之前接触过两个有关孩子教育的案例。
小A的爸爸是一个严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爷爷奶奶也认为孩子不听话可以打。上了小学以后,如果小A成绩好,爸爸就开心,想要什么都给买,家里氛围就好。如果考试没考好,爸爸就会发脾气,家里就是阴天。渐渐的小A与爸爸的抵触越来越多,开始短时间的离家出走,爸爸再打他,他也不再乎,就让爸爸打。一直以来,小A妈妈很着急,但是自己说不过爸爸,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爸爸还说:“就是打地不够”
小B生活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里,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着这个孙子转。孩子吃个饭,一家人在旁边各种哄。妈妈学了一些育儿知识,觉得家长不能对孩子严厉,不能管孩子。于是孩子没了边界,在幼儿园如果同学老师不听他的,就不高兴,发脾气。在家里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得不到就发火。
上面两个看起来刚好相反的例子,一个硬,一个软,两个方式都没有带来好的效果。
一件事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做总是行不通,不好用,那就是该改变方法的时候了。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却有很多人一条道跑到黑。你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我怎么说都不管用。”“我说了多少次都没效果。” 但是家长还是在孜孜不倦的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
一、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家长身上,而是孩子身上。“怎么我们家孩子那么不听话?”“我们家孩子太倔”曾经有一位管不了女儿的妈妈跟我说过:“我真想不管她了,让她自生自灭,就当我没生过这个女儿”虽然是气话,但是也反映出来,妈妈认为问题在女儿不在自己。不在自己,当然自己就不用改变喽。
二、除了这种方法,也不知道更好的方法,又不想学习。觉得我爸妈就是这么教育我的,也没啥问题,我就这么教育孩子。谁家孩子不都是这么管的吗?没有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三、某些错误的方式,会有一些暂时性效果,虽然长期很大隐患,但是哪有功夫管长远,先解决现在问题再说。虽然都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那就等还的时候再说吧。
四、知易行难。明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对,但是觉得改起来太难,于是找一堆理由说服自己不是我不想改,是有太多客观原因。“我改,孩子爸爸不改也没有用啊?”“我就是这个脾气,改不了了”“老师的方法很好,但对我们家孩子不适用。”
还有另外一种状况,就是总是改。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有道理,试试,明天听一节课,觉得不错,又换换。总是零散的吸收,或者遇到问题才找方法。于是就有可能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把方法理解错了,或者用错了地方。 像上面小B的妈妈就是错误的把爱孩子理解成就不能管教孩子。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个人的经验和建议是:
一、至少完整的看完一本育儿方面的书
心理学家们花了几十年上百年研究出来,做了那么多分析实验,帮助我们理解孩子,我们只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就好了。 我个人推荐的几本书,任选其中一本都会有帮助。 关键是读完,读懂,并能应用到生活中。
二、至少完整的听完一个系列的育儿课程
线上线下课程讲座很多,单独听一节课,单独看一篇文章,内容涵盖不够,常常容易带来误解。而且如果仅仅是单方面听,没有互动答疑的双向沟通,自己的一些疑惑没办法搞清楚。一个系列的课程能够系统的理解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背后的原因。 学会了,才能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中。
三、和一群关注自我成长的家长一起学习交流。
看了书,听了课,到实践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问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到同学。就好像跑步,减肥要找个伙伴才比较容易坚持。学习这件事也需要伙伴。不仅能够在自己有惰性时提醒自己,也能从其他家长的分享中收获到对自己有益的分享。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没办法倒带的,长大了就是长大了,不能重新来。作为家长,早一天接触学习专业的教育理念,就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同时,自己的改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你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而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一句话这么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