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边疆》(詹姆斯 G·马奇)超级大师对于经验的阐述

这本书我整个的没读懂,可能前几本书都太简单了,导致我很难全身心的读下去,另一方面,我估计很大概率是我现在的火候还不够,读不懂这本书,我简单的摘抄一些豆瓣上觉得有意思的读者后感列下,待日后回过头来再看下这本书。

这本小书很有分量,要读懂不容易。翻译中略有瑕疵,但总体可读。看到短评中有人出言不逊;豆瓣和微信公众号关于本书的介绍,似乎都没有真正理解老爷子的旨趣;因此试着来说一说。

首先介绍下詹姆斯 马奇。

马奇和西蒙排在德鲁克之后,是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与德鲁克热衷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不同,马奇一直执守在象牙塔里,且有很多“特立独行”之举:在课堂上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不是一个实用的人”;在其整个生涯中只为一位挚友出过一次主意。

排名榜眼,就我个人的浅见,源于老爷子跨领域的博学、世事洞明的的睿智。当然,马奇在30岁左右即成名,包括与西蒙合作对“有限理性“的分析,在”经济人“、”社会人“之后,形成了新的学派。尤其发展到今天,对人的认知的有限性的研究,基石之一是马奇和西蒙的成果(当然西蒙更多一些)。

平时读德鲁克较多,对两位老先生均是高山仰止。如果硬要比较,两位有入世和出世之不同。德鲁克老先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人的境遇),洞察力、实践感略胜一筹,也因此影响了更多的企业家;马奇老爷子更像是世外高人,有道骨仙风。

再说说这本书的缘起和独特性。

老爷子这本书是2008年在康奈尔大学三场演讲的内容集合。喜欢读书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年比较火的是对人类理性的缺陷的揭示。无论是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还是塞勒的《错误的行为》,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成果。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老爷子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并没有进一步对认知进行分析,而是提出了一个清晰的观点:经验并不是完美的老师;从经验中学习的障碍,除了认知存在的缺陷之外,更重要的是经验自身的一些特点(缺陷)所导致。

理解了这个出发点,是阅读的基础。

阅读经典最大的诀窍:直接读原著。

网络上有人对本书的核心内容做了提炼。在我看来,真正有兴趣的朋友,拿起书读是最好的。这本书的篇幅很小,而且马奇跟西蒙一样,按照一位诺奖获得者的评价,”每一页的内容都会挑战你的思维“,当然这个挑战不是颠覆,而是激扬你的思维,会让爱智慧的读者非常兴奋。

俗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外溢。这句话用在老爷子身上尤其合适。全书随处可见一些智慧的调侃。比如:

“管理者、记者和学者创作并分享经验故事和模型,用于描述、解释并改进组织生活,并且用于营造聪明睿智的名声”。

”与其说经验是适应工具、进步动力,不如说经验激发了一项根本的人类活动——创造并装饰没有实际用途的知识。“

等等。

老爷子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旨趣是什么?

网络上大部分的书评聚焦在”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其实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至少本书的重点是“从经验中学习有哪些问题”。所以以过于实用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不要忘了,老爷子”不是一个实用的人”。

这本书的旨趣和最大的启示在哪里?除了从很多独特的角度揭示经验本身的不足、说明从经验中学习存在的缺陷以外,老爷子在这本书中更想表达的我认为是一种态度:对待学习、对待追求智慧的态度。这一点上,老爷子的观点非常飘逸,真诚,又非常严肃。

在开篇的时候,老爷子的旨趣就跃然纸上:

“智慧追求具有升华作用,让世俗的生活充满诗意,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乐趣。”

对智慧的追求,使得人们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各种理论和模型。但由于经验本身的缺陷,使得这些理论和模型,往往并不比小说中的故事更有可信度。人们没有办法认识真相,因为真相是无法接近的。

那这些努力还有什么价值?

老爷子用三个词来概括:真理、正义与美。

”经验故事和模型,不仅因为声称准确表征超语言真理而具有真理价值,而且因为创建社会秩序而具有正义价值,因为提供审美乐趣而具有美学价值。“

这三个方面,都是值得追求的。我们要打破的,是自己的认知,对客观和主观的认知。要打破的,是传统上大部分人有的对”最终真理”的狭隘追求。(行文至此,发现自己依然不能用满意的语言,呈现老爷子在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的优雅和智慧。)

因此在行文中,老爷子多次提到,与经验相比,想象力,也非常重要。

“通过想象理解世界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通过有目的的问题解决适应环境、取得进步,也是人类美好而独特的一面。智慧涉及优雅地阐释经验,正如故事讲述和模型建造的美丽所反映的那样。智慧还涉及有效地适应环境,正如利用经验提高生产率所反映的那样。经验的启示,既是人类想象之壮丽的标志,又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借用我孙女们的智慧,我们可以认为,智慧的这两个要素都是最重要的。”

理解经验,与其说是为了生活,不如说就是生活。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读下去,发现有太多高度浓缩的观点。作个有些夸张的类比,读一般的书,就像读一行一行代码,但是读这本书,就像在读一个个函数,让人不自觉地脑补和展开函数里面的代码。这也导致笔记很不好写(估计就是没读懂吧),思路和结构过于一体,经不起拆分和转述。硬着头皮摘取其中的一些尝试消化。

一、智慧的要素和获取模式

组织是场景,经验是手段,(运用)智慧是目标。来看马奇对智慧要素的阐述:

- 第一个是有效地适应环境。为了有效适应,组织必须拥有资源、有能力利用资源。只有少数组织存活了数个世纪(如宗教)。

- 第二个要素是优雅地诠释经验。诠释装饰着人类存在。这样的智慧因为反思、理解并欣赏生活而伟大,并不仅仅因为掌握生活而伟大。

智慧需要具备实用性(能指导行动)和形式意义感(实在想不到什么合适的词)。

获取智慧的两种模式:

- 第一种是“低智 low-intellect”学习,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不求甚解】

- 第二种是“高智 high-intellect”学习,是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复制因果】

二、学习和经验的获得

个人和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大部分不是从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获取的,而是首先经由专家的系统观察和分析,然后经由权威的传播,之后经由直接或间接的实践验证而来。所以,人们投入大量精力寻找促进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

所谓学习,是在观察行动与结果联系的基础上改变行动或行动规则。如果改变属于改进,那么学习就促进智慧增长。

这对于组织和和个人都适用。似乎我们在开始“学习”时,都不太明确这两个核心问题:

1.Gap是什么?

2.我要改变什么?

比如,“我要学编程”是一个门槛特别低的想法,每年都会来脑子里转悠几回,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我们用“学习”的核心问题自我检验一下:

Gap是什么

不会编程和会编程的区别是什么?技能区别有哪些?思维区别有哪些?怎么判断学会编程了?有明确的级别区分吗?想达到哪种级别?理想中,学会编程可以干哪些事情?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干这些事情?真的会用编程的方法而不是其他途径解决吗?……

要改变什么?

停止/减少干一些(很多)事情,把时间挪用于编程学习;不再对编程相关的事物有抵触/畏难心理;改变以往的一些学习习惯;学会使用新的工具;接受编程的思维训练,并且在合适的情形下改用这种思维来思考;挑选一种语言作为入门(所以该挑哪种);学习-练习-作品-总结 的无限循环 ……

任何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是一种 commitment 。在回答“I Do”之前,需要认真诚实地过一遍这些问题,不然很快就会卡在“我要改变什么”,被扑面而来的不适和付出的索求而吓跑。

最终,学习会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1.学习做什么:例如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2.学习如何做:例如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

3.学习期盼什么:例如调整绩效目标(经常出问题,开始设定太高或太低后续没有调整)

不仅需要在学习前自问,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停调整“做什么、如何做、如何评估”。

三、复制成功

对应获取智慧的第一种模式:“低智 low-intellect”学习,不求理解因果结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在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相对独立的、狭小的领域,简单复制可以带来明显改进。

复制成功的过程:1选择可选行动中的一个付诸实施,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

三种复制成功的机制

- 试错。关键策略问题是,选择表面上最佳选项还是抽取几个选项进行尝试以收集更多信息。

- 模仿。传播过程往往趋同而非最优,能否通过模仿找到最优解,取决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网络 (竞争的后果,寻找优质网络并嵌入)

- 天择。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连属性,取决于一群竞争者之间相对绩效,成功者属性比失败者更可能被复制。

复制成功的各种机制有一个共同的根本问题:探索(进一步了解世界,追求未知之物,尝试不同于标准流程的新做法)和开发(利用并精炼已知之物,提高效率,进行标准化、实行问责、施加控制)之间如何分配资源。

一些帮助选择复制机制的标准:

- 改进:平均绩效随着经验而改进吗?

- 稳定:第t次重复第t-1次选择的可能性随着经验而增加吗?

- 声誉误(reputation error):所选选项变现绩效(声誉)是大于还是小于期望值?两者差距如何随时间变化?

- 最优性(optimality):发现并采用了最佳选项吗?花多少时间才找到最佳选项?或者,所选选项的绩效与最佳期望绩效的差距如何随着时间变化?以上可以借鉴为刻意练习中的评价维度。

复制成功的问题

- 历史是复杂的;

- 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组织中经常是信号弱、噪音大、样本小;

- 潜在结果分布受到历次所做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例如资源消耗、优势因开发而丧失、熟能生巧。因为练习效应存在,所以通过复制成功寻找最佳选项容易掉入“胜任力陷阱”。假设某项活动的绩效由潜力和胜任力共同决定,一个潜力较低的选项会因为学习者比较擅长而胜过一个潜力较高的选项。组织经常选择缺点较多但是用顺手的老做法。 ——习惯或路径依赖如何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

- 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影响。选择一个选项付诸实施观察结果就获得一次经验,每次经验都是深层实现的一个抽样值,与深层实现存在误差。

成功并非不可得,但是成功的经验往往比想象和理解中复杂,而且成功具有自解释和自我强化特性,导致所抽取的经验未必可以解释成功,因此提高了使用经验获取成功的风险。

四、通过故事和模型来学习(的局限)

获取智慧的第二种模式:高智适应,要求理清因果关系,并用叙事(自然语言)、模型(符号语言)或者理论阐述出来。但因果往往是复杂的,我们更多时候了解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准确的因果。在熟悉框架内简化经验,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故事和模型是希望被社会证实为真相的虚构,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和传递来自经验的智慧。

故事和模型

组织的经营由复杂的、随机的、部分可观察的过程产生的事件流构成。因果关系是模糊的。诠释历史,涉及把经验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转化成一种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讲故事的技巧,涉及在三个标准之间微妙地平衡。

故事和模型必须精妙复杂到显得有趣并彰显人类智慧—“最大可理解复杂性”,它是听众智慧及故事讲述技术和模型建造技术的函数。各种解释的关键,是把经验与预先存在的公认故事情节连接起来,以获得主观理解感。故事讲述者、组织模型建造者和组织理论家力求让诠释既贴近现实又容易理解,但这两个目标本来就相互冲突。模型建造者必须选择是建造复杂模型犯过度拟合错误,还是建造简单模型犯过度简化错误。

(从组织的视角转换到个体学习,如果采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模式,是否也需要向自己传达“最大可理解复杂性”?例子、类比、图表、比喻,是不是都属于增进“最大可理解复杂性”的形式?)

故事讲述者可以分为两派,自然语言派强调主题和语法,不求定论但求新解;符号语言派强调数学框架、假定和推导,他们追求超语言真理。

常见做法是,从组织生活细节中提取几个基本特征,定义成抽象概念,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模型的形式阐述出来。但是大多数有关组织绩效的研究没有理清绩效产生的因果结构:

- 组织多大程度上吸收了过去的理解,进而大大减少了政策、实务和形式的变数;

- 因果结构的复杂与用来描述果结构之观点的简单不相匹配;

- 影响利润的因素,有些是不可观察的,或者同时受到利润的影响;

- 大量不可控因素;

- 经验样本小。

何况,故事还深受人类的认知能力局限和认知风格(固守成见、简化因果、寻求确定、妄自尊大)影响:

- 人类存储、回忆历史的能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

- 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

- 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不如对反对先入之见的证据挑剔。

- 人类既歪曲观念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

- 人类偏爱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大果必定有大因。与比较复杂的分析相比,人类更喜欢涉及有限信息和简单计算的启发。

世界太复杂,而经验太贫乏。人们往往深信被广泛分享的来自经验的故事,但是相信的深度、分享的广度都不能肯定地保证故事的效度。真相是模糊的。人们口中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

很多组织研究与其说是在努力正确反映现实(效度),不如说是在努力达成共识(信度)。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寻找具有最大可理解复杂性的故事和模型,并且努力培养能够阐述这样的故事和模型的人。

ps.对于相互竞争的框架,要认识到分歧产生于框架不同,无法强求用一种框架去理解和解释另一框架产生的理论和观点。

神话主题

神话是任何通过具体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或者表达一个民族共同深深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来取悦这个民族的真实或虚构的故事、重复出现的主题或者性格类型。神话造就的可信度与熟悉度密切相关。(论刷脸的必要性)

组织故事和模型,围绕四大神话主题而建构。

- 理性(rationality):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为行动辩护,行动是做选择,做选择要遵循结果逻辑。基于对结果和诱因的期待采取某个行动。

- 层级(hierarchy):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行动。采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就是把任务逐层分解下去,各部门平行开工,然后把成功逐层整合上去。

- 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individual leader significance)

- 历史有效(historical efficiency):历史遵循的路线,通向唯一的均衡,这一均衡由先前条件和竞争共同决定。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能够生存下来,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

四大神话主题都有反主题:

- 理性神话-身份: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境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

- 层级神话-非层级网络:复杂的联系网络把组织中的个人连接起来。

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复杂性:历史由多个个人的行动的复杂结合创造。

- 历史有效-历史无效: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

这些神话,很多下面潜藏着一个更大的神话:人类举足轻重,可以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

通过故事和模型学习的局限

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经验不是好的老师,因为不能可靠地为绩效改进提供清晰的依据。

五、产生新事物

新事物只是偏离成规定见的事物,而创造物是后来被判定为成功的新事物。

适应是新事物的敌人

复制成功导致选择趋于稳定。为什么新事物风险较大?1.新事物的结果分布,平均值低,方差高;2.新事物往往要求练习;3.新事物的回报往往在时间上延迟,在空间上分散。复制成功可以降低想捞回损失反赔上老本的可能性,但是复制成功也意味着永久砍掉初始结果不好的选项。

适应对回报在时间上延迟或在空间上偏离本地的选项相对不敏感。这一特征是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和奉献满足(利他主义)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与新事物有关问题的根本所在。

换句话说,适应往往反应太慢,在新事物出现、发展一段时间后才反应过来,这时候新事物已经羽翼丰满,足以抵抗适应带来的打击和扼杀尝试。一句话:适应的低效性产生新事物,历史的因果复杂性供养适应的低效性。(随时随地超浓缩的马氏语录)

给新事物打上笼统标签是常见的适应低效的例子。几乎每个知识领域都为其解释不了的变异贴标签:愚蠢?疯狂?意外?天才?反常?人格、权力、领导力、文化。既然社会科学中解释不了的变异一般都很大,那么只要贴上这样的标签,不对标签指代的概念作出诠释,就能解释很大一部分变异。这种做法的存在价值就是,刺激学术发展,进而让人们少使用这样的标签。

新事物生成机制的存活

我们可以假定,知识通过适应而积累,储存在图书馆、基因、规则和记忆中。知识通过更迭、遗忘和错误归档而丢失,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很大程度的无知。有的东西,以前知道,现在不知道。另外,知识还通过其不完全可及性而丢失。有的东西,这个地方知道,那个地方不知道。

即,无知的原因:

- 适应滞后;

- 知识衰退;

- 不能获取分布式知识。

那么组织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 成功带来组织宽容以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减弱,进而鼓励尝试、避免新想法夭折。宽裕是由高效制造的,但是宽裕有助于保护愚蠢免遭消灭。

- 管理者狂妄自大,导致他们过分支持有风险的新想法。

- 对新想法过度乐观。

副产品——乌托邦智慧:因为迷恋理性智慧,于是迷恋抽象思维和模型产生的想法,信仰假设模型与现实情境的拟合,看好抽象思考产生的新事物。

如何提高新事物存活率?

一个策略是想办法从大量新想法中尽早分辨出稀有的好想法。但这基本行不通。另一个比较有前途的策略是,想办法在不损害好想法之收益的前提下,降低尝试新想法的成本。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或流程很难设计。

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是限制新事物投资的“赌注大小”,进行小规模试验粗略评价新想法的好坏,随后增加初步被判断为成功的新想法的投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构思过程与实施过程之间存在创造性冲突,通常的担忧是,探索与开发之比倾向于过快降低,新想法因此过快被标准化。

六、组织迷思,经验迷思

组织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既维持足够强的本位主义,以供养多学科知识系统,又保证足够多的跨部门联系,以分享观念和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循环的历史就是一首歌,吟唱着“在边界的短期局部成本和长期整体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永久平衡”,这个工程是多么的艰巨。

智慧有两个要素,有效适应环境,优雅诠释经验。与其说经验是适应工具、进步动力,不如说经验激发一项根本的人类活动——创造并装饰没有实际用途的知识。理解经验,与其说是为了生活,不如说就是生活;追求意义,与其说是为了有效地适应,不如说是喜欢讲故事的人类的一项根本活动。

最后

看完如此浓缩的一本书,除了难读的笔记,还有几个存留的疑问:

- 这是组织行为智慧的不可知论吗?

- 希望获得智慧的是组织还是组织中的个人?

- 最后的迷思传递出的是宿命感还是释然?

- 个人学习可以借用哪些观点?

- 要改变的是什么?


复制成功可以,但是只能从简单变量,扰动小的地方模仿起。复制伟大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一个组织,如何能复制成功的经验?作者把复制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第二种为高智学习,是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 这本书的观点是,向经验学习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我们在讲述前人成功的故事的时候,往往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去夸大/忽略某些部分,而这些差异对成功往往也会有影响;事物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情景;组织内部的利益争端和执行力低下会阻碍经验的完美复制。

和《黑天鹅》相得益彰,优雅地诠释经验代表着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并不是虚妄而徒劳无功的,更是为了自身的意义而无止境实践和思考的浮士德精神。


人类的经验具有优先性,模仿是一种捷径,但它会牺牲掉探索的价值,而探索则会损耗于事情的开发。开发指的是理解、处理信息,探索是收集、辨认信息,二者关系有嵌套的地方。

在彼得德鲁克那里管理学是一门博雅的艺术,即将人文学科的操守与科学技术的操作融贯为一体,并且制定决策,思考决策,完成绩效的考核。

经验使人自负,它具有价值,但同样具有麻痹人的欺骗性,低智学习的效率很高。高智学习会让人渐渐发现世界的复杂性和单位的模糊性,二者将人引向谦卑。

故事的真理价值是难以确定的,但真理的建构却是一件必须的事情。正如共产主义是一个未知数,但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叙事模型。

正如,共产主义不是一个最好的现实, 但是共产主义是一个最好的约定。

经验是有限的,经验是匮乏,世界是复杂的,世界是模糊的。而人类就是在复杂与简单,精确与模糊之间竞争、合作的一个组织或者个人。

因此历史的复杂性,那么正如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辩“成为了一种建构方式,它将个体对组织的影响,来重新对当下的政治现实产生,同时也是对未来做出的总结,它将历史中的人物重新串联在一起。

契诃夫:作家,特别是艺术家, 是适合承认,我们无法弄清楚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正如苏格拉底以及伏尔泰一直承认的那样。

经验的学习是一种Si式的优点缺点,它的容量和复杂极大,但同时又有着否定新事物,因为过于在自己经验之内反复学习,而固步自封的限制,因此它需要探索,在探索的时候,则需要注重成本、实验、短期和长期的效用。

认识:

论点:个人和组织尽管渴望从经验中获得智慧,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从经验当中做出推断往往具有误导性。问题部分在于人类在推断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三种看待观点的学派:

组织学派:科学、理性主义、历史蹒跚前行,知识随历史增长。

叙事学派:人文主义,强调语言,意义,宣扬智慧与历史互相嵌套以及社会建构和文化意识。

适应学派:理论性强,偶尔实证研究。借鉴进化生物学和心理有关人类学习的观点。认为历史有较强依赖性,多重均衡,而智慧可以非随即地增长。

智慧的双要素

第一:有效地适应环境。

第二:优雅的诠释经验。

注:两种学习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局限性。

低智学习(low-intellect):不求理解因果结构并用于指导其以后的行动。基础是复制成功,经常产生和有效得惊人的启发式行为。

1)从可选的的行动中选择一个实施

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

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

低智学习复制成功的方式:

一,试误:反复试错,然后找出有效的答案

二,模仿:观察成功者的行动,并复制该行动

三,天择: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淘汰与失败相连的属性。

高智学习(high-intellect):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深层理解结构,形成只是,记录,传播。

那么高智学习通常有两种

一,故事:用自然语言进行叙事,这在小说家、记者、人文学科中常见,他们的目的是建构,而非追求答案

二,模型,模型是经济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常用的统计模型,他们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最大的可理解的复杂性:

同时在高智学习中要考虑最大理解的复杂度,因为复杂度越高意味着越详细,同时也越难以理解,而复杂度越低则越好理解,但同时又不够详细,因此要考虑的是最大可理解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就是简洁而优雅,深入而浅出,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的E=Mc2(平方),以及诗歌写作。

组织的神话故事:

组织看经验的故事受到一类独特主题的深刻影响。这类主题,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神话。

组织的神话故事的四个主题:

一, 理性神话:遵循结果采取行动,行动导致变化。行动是做选择,而选择要遵循结果。

二, 层级神话:把问题可以分解成层层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层层为子行动。

三, 个人能力神话:任何神话的实现必须与伟人产生关系,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是特殊的人类创造的,领导者的行动与能力。

四,历史有效神话:成功了即是成功了,历史遵循了个人的选择,而个人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同时这个四个主题只是四个主要的主题,而四个主题也拥有它的反专题,即它推理的反面。

真相:

典型的情况下,真相是模糊的,所谓的真相,集体的真相是一种共识,个体的真相是一种见地。

新事物:

1)新事物理论主要处理对整体而言的新事物。

2)新事物研究和创造力研究有时把新事物和创造物混为一谈。新事物是创造物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大多数新想法是坏想法

b 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哪个新想法会成功。

理解新事物的两条理论思路:1、假定存在某种过程,老元素互相结合产生新元素。2、适应过程是想消灭错误源。

组织内新事物产生的条件,以下三种有利于新事物的产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事物极有可能是坏的,而且通常情况下是坏的:

组织宽裕

管理者狂妄自大

新想法过度乐观

经验的启示:

如果未通过经验增长智慧,那就是因为学习者犯了错误,这些错误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纠正。

经验的总结:

一,组织根据经验调整调整行动,高智与低智学习的方式进行成长。

二,在相对狭小的领域,且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相对独立的领域里,以上机制可以带来明显的改进,但一般不会带来最优解,推广也有限。最优解需要探索。

三,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少的领域,经验不是好的老师,因为不能可靠地位绩效提供清晰的证据。故事和模型可以促成结果,举个例子因果关系复杂的领域,比如诗歌,诗歌的因果关系,不可以用经验来加以理解。

四,一方面,在经验中学习,想要发挥效果,就要大量尝试;另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倾向于灭绝尝试。原因在于新事物的源源不断,以及它的自适应过程需要成本。

经验并不完美,但经验如此有用。

信号清晰(能找出最优解的几率越大),噪声低(干扰项比较少),样本大(已往的成功率较高)。独立狭小的领域反复练习可以让表现虽经验而增长,并最终对组织与个人加以改进。举个例子,如钢琴,浇花,练剑,绘画。简而言之,熟能生巧的领域。

经验的不完美型,由三个特征造成:

一,经验的鲜活性:个体的直接经验的强烈体验和效应导致了个体的可能性的丧失,同时也是学习机会的丧失。比如你吃鱼刺被卡住的直接经验获取之后,很难再

二,启示的模糊性:经验可以转化成启示,这个转化既困难又没有止境。正如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获得的启示永远是暂时的,教训也是,只是为了适应当下的现实。

经验的模糊性有五点:

1)经验的因果结构是复杂度。所以往往不能从单一原因推导出单一结果。

2)经验是嘈杂的,历史是随机的,因此我们的观察也极有可能是随机取值,因为一件事的发生和不发生,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侧面。即使假想历史,也仍然是嘈杂的。

3)历史具有内源性。历史是左右互搏的,理念影响行动,行动也影响理念。二者是驳杂性,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取值。

4)历史是参与者与观察者建构的。历史的建构,只要有人书写,就有历史,它也是模糊的。

5)历史是吝啬的。历史只提供小样本,不可能提供一个全局。因此在经验上,应该添加想象。

三,诠释的灵活性:模糊的经验,可以通过灵活的诠释获得意义。人们往往是通过对事情建构来应征自己的经验,而不是用经验来预测未来。

经验是有限的,他是一个老师,但不是最好的老师。经验不是为了生活,经验就是生活。我们的学习经验,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现实,还有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想象,这样我们才能以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方式存在于世上,因为我们的故事,即是我们的意义。

摘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527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53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0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61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0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64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1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8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97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3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1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9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7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