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场曾出现这样一件事,宁王朱宸濠在南赣发起叛乱,负责该地的地方官见叛军队伍a发展迅速,深知事态严重,于是迅速做出反应,将叛乱平息。
按理,该官员帮皇帝稳住了江山,理应加官进爵,却没想到的是,这官员不仅没有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还险些失去官职。这个倒霉蛋究竟是谁,他就是文能提笔写文,武能带兵打仗的王阳明。
王阳明和曾国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两位难得的完人(相对而言),其中曾国藩的很多理论都来自王阳明。王阳明早年历经波折,被贬贵州龙场之后,悟道创建心学,提出知行合一,而他的这一套理论正是结合著名哲学家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提出。
了解朱熹的人都知道,朱熹提出“格物致知”他的学说侧重于读书人应试所用,而陆九渊的学说虽更重视修身,但却因缺乏实践容易让人陷入禅枯状态,被认为与宗教异曲同工。
于是王阳明将二者结合,创建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心即理,内圣外王。)王阳明重视静坐冥想,但同时更强调事上练。事上练正所谓实践,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心平气和执念于当下每一件事,而静坐冥想又能帮助自己复盘得失。这个理论在当下看来都很实用,足以见得,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是多么超前。
因而王阳明开始对外讲授心学后,可谓桃李满园,门生上至高官,下至功名场上失利的读书人。后来他的学说更是被流传到日本,被不少日本幕府使用。足以见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力有多大。
但官场上王阳明却混得不那么如鱼得水,他先是得罪领导身边的红人,于是被谗言贬职,后终于得到机会,在王琼举荐下有了复位机会,经过一番努力,获得累累战绩。但因为没有摸清皇帝朱厚照的心理,最后险些被责难。
官场如战场,却又比战场更狡诈,明枪暗炮,明争暗斗。即便是机智的王阳明偶尔也会有看不明白的时候。而这还要从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一事说起。
王阳明通过离间宁王朱宸濠身边人,让朱宸濠心乱产生疑心,最后在大战中打败朱宸濠,并将其擒获,关押狱中。之后王阳明上书汇报战况,并向皇帝朱照厚请示该如何处置宁王。不想皇帝被居心叵测的奸佞诱导,说王阳明不尊上,竟敢抢皇上的功劳,并怂恿皇帝应该亲自出征去平定宁王。
皇帝一听,于是不高兴了。不但没有回复王阳明的上书,还差身边人到南京,让王阳明把朱宸濠放了。王阳明左思右想,不肯放人,他分析局势宁王虽被抓,但党羽众多,如今要将他放了,无疑不等于是放虎归山。于是王阳明在差使三番五次的催促下也坚持不放人。
后来王阳明又将自己的所思上奏给皇上,让前来传令的公公给皇帝带回。不几天皇帝的旨意又下来了,字里行间透露着必须要放朱宸濠的讯息,负责他将立马出宫亲自见王阳明。看罢,王阳明深知皇帝是真生气了。
而整件事至此他也不知原有,王阳明越来越不知所措,他想皇帝要是真出了宫,恐怕还未到南京就已经被朱宸濠的残余势力给拿下了,一旦一国之君出了问题,国家怎么办,社会必将动荡不安,百姓必将民不聊生。王阳明思虑万千,彻夜难眠,他想搞明白皇上一定要让放人的原因。
于是他便请前来报信的张永公公明示。但由于张永和王阳明在政治上立场不同,张永并不愿意帮助王阳明。这时王阳明想到在抄朱宸濠时在他家中搜出的一本账簿,这账簿记录的都是这些年来朱宸濠送礼的凭证。
朱宸濠谋反是蓄谋已久的事,所以很早他就开始招纳四方贤士,希望他们能够帮他成就大业,但朱宸濠本人才干平平,所以招揽人大都是用钱财,这些人也并不完全忠心于他,他们之间关系并不真正密切。
而王阳明恰好又看到账簿上有张永的名字,于是便将这账簿包装成“礼物”送给张永,希望这位皇上身边的红人能给他些明示。张永一看账簿大惊失色,但册子既然已经交到自己手中,就说明王阳明还是有几分可以,于是便告诉了王阳明皇帝一定要放朱宸濠的原因。
王大人有所不知,皇上是觉得朱宸濠被你拿下了,自己面子挂不住,再怎么说皇上也是一国之君。他的功劳都被你抢走了,能高兴吗。所以让你放朱宸濠是皇上想要亲自再擒他一回,这样可以彰显一国之君的威严,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好印象啊,而你却连皇帝的这点心思也没看明白。
王阳明这一听才终于知道事情的原由,于是马上把朱宸濠这块烫手山芋交给张永,然后上书皇帝说自己病了,需要回家休养一阵,这样他才避免卷入一场政治斗阵。
但即便如此王阳明还是得罪了皇帝,他的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封赏,直到新皇帝世宗即位之后,王阳明才被加官进爵。
王阳明擅用心学,一生也利用心学打败无数山贼匪徒,平定不少叛乱。作为文人他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作为官员他为一方百姓带去安定。然而在宁王事件中,王阳明还是因为最初没有摸清皇帝的心思,险些卷入政治阴谋中去。
所谓,伴君如伴虎,办事如读人。人若读不懂,事亦办不妥。
领导的功也敢抢,是不想活了,不想活了,不想活了吗~)
文|零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