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的《复原黄埔路上的门坊》一文,lv1959今天找到我,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坚定地认为,现存于黄埔路南侧的门坊柱位置,过去就是国防部的门坊。理由就是道路两侧的围墙在解放路时期就是这个样子。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他一些朋友的支持。
lv1959着眼点是围墙,我却注意到了两侧的人行道。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想起过去进入军区南大门时,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确实没有像那张老照片上的那么宽,两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已有些拥挤,也几乎要挨着墙了。此外,道路两侧的围墙是用灰色的明城砖砌起来的,外表没有使用水泥涂抹,非常粗糙。当时整个军区大院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普遍使用明城砖砌围墙(包括马标南侧的围墙),有的地方的墙也不太高。或许在南京军事学院时代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我的这个回忆得到了我父亲的证实。他还告诉我,大约1971年前后,在马标与炮标交界的那个四岔路口,因为围墙视线的原因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骑摩托车的人被汽车撞死了。因为这起事故,位于路口的围墙都改成了花窗样式,以便于人员的观察。再后来又重新换成了如今这种全部上端有花窗的墙。墙虽然改了,但是人行道还是没有黄埔路上的宽敞。
过去的解放路,东面的人行道比西面军区总医院一侧的人行道要宽敞许多,这很符合这张老照片上两侧人行道的特征。如今的黄埔路人行道已经缩水,那是因为将慢车道改在了原来的人行道上的原因(原先的慢车道空出的位置留给汽车肆意停放,黄埔路俨然成了露天停车场)。我记得大约在1996年之前,位于黄埔路2号围墙那儿的几幢高楼还没有建造的时候,人行道与围墙(包括307招待所的围墙)之间还有一段绿化带。可见过去这段人行道的宽度是很大的。我记得还有人写过赞美这段道路宁静且优美的散文刊登在当时的报纸上。
基于上面的回忆,解放前的国防部的门坊位置应该就是现在残柱的位置。我上次复原“AAG”的门坊的想法有误,还是维持最初的判断。
但是, 让“路过中山(东)路的人们看了非常扎眼”的“空留AAG一个横招牌”到底在哪里呢?
“在黄埔路中央医院的美军顾问团(AAG)”他们到底在哪个位置呢?
2011-12-20 20:51: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