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创伤,有些是来自童年,有些来自成年以后,有些我们记得,有些我们不记得,当我们被一些问题困扰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求助于专业医生,在心理问题渐渐被重视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会觉得看心理医生是件“丢脸”的事。
如果你正被一些困扰困扰着,那么推荐你读一读下面这几本书,会对你有一些帮助,也会给你一些启发,帮助你勇敢面对那些让你曾经受“伤害”的事。
如果你身边有被“伤害”困扰的朋友,你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帮助ta,那么这六本书会让你带给你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让你帮助你的朋友。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那么也建议你读一读这六本书,这比那些枯燥的心理学理论来的生动有趣,实在的多。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治疗奠基之作
作者:[美]巴塞尔·范德考克 译:李智
迁徙、分手、离婚、亲人重病或去世;成长过程中养育者的长期虐待或忽视;重大车祸、暴力伤害、性侵犯、医疗事故;汶川地震、天津爆炸、马航失联……
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大大小小的心灵创伤,这可能会将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经常感到焦虑、麻木和狂怒,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但大脑和身体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即使时隔已久,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过于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除了传统的药物和谈话治疗之外,本书提出了多个被证实有效的创新疗法(包括神经反馈、正念、游戏、瑜伽、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脑自然的神经可塑性,重新连接被创伤扭曲、失去功能的大脑回路(尤其是那些与快乐、投入和信任有关的脑区),一步步重建“感知当下”的能力。这些治疗方式也能提供新的身体体验,消除创伤留下的无力、愤怒和崩溃的感觉,让人们重获自我控制。
作者巴塞尔·范德考克在心理创伤这个领域已有超过30年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治疗过几千个受过创伤的儿童和成年人。他亲自使用过书里介绍的所有治疗方式,这使本书更加具有可信性和实操性。
作者用众多动人的真实故事串起全书:心理治疗师、科学家、病人,他们如何共同努力,帮助有创伤的人复原。这让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真实感人。
● 本书是一部指南,集心理创伤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治疗实践之大成,提供了现代心理创伤治疗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是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圣经”式著作。
● 本书也是一个邀请,邀请所有受过创伤的人,了解自己为何如此,以及如何治疗能够真正痊愈。
《怕死》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
作者:[美]谢尔登·所罗门 杰夫·格林伯格 汤姆·匹茨辛斯基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
意识到死亡终至,法官会对妓女开出更高额的罚金;
意识到死亡终至,孩子会对其他种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识到死亡终至,学生会更维护自己国家现有的制度;
……
基于这些实验,3位心理学家说明了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负面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刷爆*,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恐惧将自己消耗殆尽。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自身的不良反应,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本书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我战胜了抑郁症》九个抑郁症患者真实的自愈故事
作者:格雷姆·考恩
2004年7月24日,格雷姆·考恩给家人留下了诀别信:“我只是再也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了。”在历经4次自杀未遂以及5年“的抑郁症折磨后,考恩踏上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重生之旅,后来成功地摆脱了危机。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写出了《我战胜了抑郁症》一书。
如果患有抑郁症或双相障碍,请记住你并不孤独。
《我战胜了抑郁症》收录了美国前众议员肯尼迪、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首席顾问坎贝尔、谷歌公共政策主管布尔斯汀、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戈达德以及作者本人等9位国际知名的公众人物走出抑郁症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希望和治愈的能量,不但告诉你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而且能够培养你从抑郁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帮助你获得持续性的改变,从而完成生命的重建。
本书提供的所有疗法、建议不仅基于对4064名抑郁症患者进行的实地调研,还得到了美国精神疾病联盟的认可。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迈出这一步,格雷姆讲述的这些故事会陪你度过漫漫长夜;如果你是患者的家属和朋友,这些故事可以作为你与患者相处、激励他们的实用指南。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译:张德芬
这是少数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我知道我还会再读它,因为生活当中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而我们又是如此健忘,常常忘了智慧和宝训其实都在我们唾手可得之处。
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学习到亲密关系的真谛: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张德芬
这本书能提供给读者什么?
1.使您亲身感受并真正相信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2.使您亲身感受并初步掌握帮助身边人走出痛苦、赢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如何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
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
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
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
学会用“走过程”与欣赏迎回无条件的爱
连接直觉与内在的指引
——吴英慧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作者:[美]马克·沃林恩
每个孩子都诞生于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躯体
每个人都在这副躯壳中裹挟着记忆之伤
这份逃不开的命运印记,影响了每个人当下的生活
作者在其20余年的研究中发现,过去的创伤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时,总会留下一些线索。
这些线索可能以情绪化的语句或词语表现出来,它表达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连接着我们没有处理好的创伤。
这些“核心语言”就是:
“我永远都会是独自一人。”
“我会伤害别人,这都是我的错。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她会背叛我,我会受到伤害。”
“我只是在苟且偷生。我只能勉强维持着生计。”
“我不配拥有我所得到的。”
“他们会排斥我,我无法融入。”
《心的重建》生命中的失去,就是重整命运的机会
作者:[美]露易丝·海 大卫·凯思乐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去,失恋、离婚、亲人远离、爱人或亲人死亡、失业、失去朋友、爱宠去世…
这些别离会给我们带来伤痛,让我们深陷悲伤与痛苦中。作者认为让我们痛苦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思想和回应方式。
这本书分享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探索了在面对伤痛时我们应该如何疗愈破碎的心,更积极地实现自我疗愈。
这本书将是我们遭遇丧失时最好的“伴侣”,它启发你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如何重获勇气,让你的世界重新爱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