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间的漏斗,思念的样貌会变成怎样,我们无法预测,更无法改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做的也只能是“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了!
痞子蔡的这本《槲寄生》,写的无非是爱情加友情的老套路,不论是在情节设置还是故事结构我都不想过多的评价,只是这其中人设关系的扑朔迷离让我很是疑惑甚至迷恋。正如他所说,以后再也写不出这么“深”的小说了,从一个单纯的创作欲望,到一年多的隐忍,再到全神贯注的投入,直到气力全尽。
一本书的好坏没有客观的标准,但它若从第一句话,就能打动你,然后让你无比珍惜的捧读直到最后一行字,最后一个标点?那么它就能称得上是本好书!如果一本小说里的人物,你都不尽喜欢,却还对这本小说爱不释手,那说明这个作者真的很厉害。
看完这本小说,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每个男人生命中总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娶了红玫瑰,红玫瑰终将褪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则成了床前的一抹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而红玫瑰则永远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
两朵玫瑰,都很美好,只是被摘的那朵会迅速枯萎。
明菁,像太阳一样,永远都是用自己的能量去滋养蔡,让他充满自信;
方荃,则如同月亮一般,慢慢让蔡释放压抑的自我,做真正的自己;
其实一段感情能够产生,靠的是“感觉”,而不是“感动”。没有持续感动的感情,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明菁和荃,就像一个男人生命中早晚会遇到的两种女孩;
只是,遇到第一种时,不懂爱,也不懂拒绝爱;遇到第二种时,懂得爱,却不懂如何全力去爱。就算同时遇到了,还得想着证明自己更爱哪一个,为什么爱。
一般来说,只有被质疑感情的才会想要去证明。如果自己知道爱的真实和坚定,为什么还要去证明?
因为害怕吗?无知吗?这才需要强大的证据应对未知。
或是因为怀着对另一个姑娘的内疚,需要找到让自己心安的理由?
可是,你的内疚值不值得让她为此奋不顾身呢?
小说里的蔡实在太沉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不知现实生活中的他是否也是如此。
而明菁,居然痴痴的等了六年,才问出一句,你喜不喜欢我?
有些答案,是不是早点知道会比较好?或早或晚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蔡自己心里也是清楚他究竟喜欢谁,他说喜欢可以有很多种,有不同的程度,你可以喜欢一个人到喜马拉雅山那么高,但爱一个人,只有一种,没有可比性。
但是为什么犹豫不决?
我也只能勉强的理解为他的善良过于软弱,只是这种不想伤害任何人的善良,到头来却伤害了所有人。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蔡的同学柏森,人缘好,性格棒,乐于助人又不失自我。面对友情愿为朋友两肋插刀,面对爱情也能从容不迫,爱憎分明。
如果没有坚实的友情,恋情会是多么脆弱。
因为爱情的激情终会褪去,一点一滴累积的,是融合了饱满亲情的友情。
如同书中描写的“就像一个疲惫的人,下了班,淋到雨,打开家门时,心爱的人刚煮完一碗热腾腾的面,然后帮他擦去额头的雨珠。我可以很仔细的描述那个人、那场雨、那碗面、那条擦去雨水的手帕。但我就是无法形容那碗面的味道。”
——蔡智恒《槲寄生》后序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无比珍惜的情感吧。
是不是爱情,重要吗?
看到明菁不忍“我”摔伤肩膀,低声哭喊“我舍不得……”委婉拒绝时的委屈容忍。
我泪目了…
我想现实中的蔡一定是乐观又有点黑幽默的,冷冷的笔调里,就算写出来的是搞笑的事,也有一种后知后觉不知悲喜的基调;
就算写出来的是悲伤的事,也不是大悲恸,
却能牵动人心里最敏感的神经。
以前不怎么喜欢看爱情小说,总觉着俗套、无趣,要么爱的死去活来,要么现实的五体投地……
只有老蔡的小说,让我觉得,爱情里原来还能衍生出那么多种情感,而它们,就发生在生活中,我的身边,我的心里。
这一刻,谁又是谁的槲寄生?谁又是谁的救世主?
平淡的文字,浓烈的感情,继续向前的生活。记住你说的,做你想做的,不要隐藏自己,不要逃避自己,更不要害怕自己,勇敢做自己,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可贵。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20:00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