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行
去年夏天报团游了一趟东北,感受到了和湖南不一样的风情~!印象比较深的是东北人的口音自带喜感,大平原比较多,吃的东西也比较重口味(除了没有辣椒之外).......
这次东北之行首先到达的是沈阳,由于到达沈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所以第一天没有好好体验一下这座城市。
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很幸运,遇到了一个晴天。对沈阳的初印象是这座城市高楼不算多,工业化气息浓厚,道路上的车辆也比较多。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故宫就是最好的见证。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此建立盛京城,成为满清崛起的标志,也使沈阳逐渐成为了整个东北的中心城市。
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八月的沈阳并不怎么热,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十分的凉爽。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在沈阳逗留了一个上午之后,就要赶往下一站长春了......
长春火车站充满了浓郁的欧式风情,始建于1907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晚上在长春火车站附近吃了一顿地道的东北菜,最深的感受就是大气。酱骨头真的特别大一个,基本上吃两个骨头不用吃饭都行。锅包肉对于湖南人来说有些偏甜,我基本上只尝了一两个。 但是隔壁桌的东北夫妻却吃的不亦乐乎,喝上一点小酒,聊着天,大口吃肉,还叫着老板再上一份骨头......
长春算是一个小的开头,吉林之行的重点站在长白山......
“白山松水,豪爽吉林”,据说这里是满族人兴起的龙脉之地。满族的前身是女真,女真人曾建立过金朝,统治了北方大片地区。在被蒙古所灭后,又在明末崛起,基本上奠定了现在我国的版图轮廓。在闯关东之前,清朝是禁止向东北移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
长白山的水是相当清澈的,已经达到了直饮的标准。山间流淌的溪水是那样的洁白无暇,仿佛如玉一般,点缀了这苍劲的山。
而天池是长白山其中的一个精华,它是我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天池海拔有2198米,上面的温度较低,夏天参观的时候还是要穿着棉袄,在天池旁体会冬天的感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长白山脚下有一个叫二道白河的小镇,它是距离长白山最近的一个镇, 属安图县管辖。但是,这里也是长白山管委会的行政中心,长白山管委会属于吉林省政府直管。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所以二道白河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县城,镇上的公路、铁路、医院、学校、酒店、餐厅、商场等都一应俱全,街道也很宽,逛起来完全不像一个小镇。其中,美人松雕塑公园让游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能看到当时林场工作人员的坚守,能看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能看到不同时期的人留下的不同印记。 冬天,还可以来这边泡温泉,一边放松、一边疗养......
在路过安图县松江镇松花村的时候,被路边的大片花海所深深吸引......
而敦化市六鼎山风景区的金鼎大佛真的大气磅礴,刚到敦化的郊区就能看见。金鼎大佛落座正觉寺后山顶端,坐北面南,背靠牡丹江,前拥正觉寺,远望大兴安岭,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实为一佛二体,分处南北,共佑中华大地,向五湖四海的信众启智、赐福。
感受了佛光普照之后,吉林也行程也将结束,下一站就是黑龙江了......
到了黑龙江的第一站就是镜泊湖,在东北无处不感受到大气,在镜泊湖上坐船游览了两个多小时才靠岸,可见其水域是多么的宽。
有一处景观特别神奇,就是上图的山,它看起来特别像毛主席躺着的样子,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
吊水楼瀑布,又称镜泊湖瀑布,它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西南部,镜泊湖之北端,距"镜泊山庄"仅三公里。从牡丹江市向南经古城宁安市,再向西行抵达东京城后,从这里一直行驶30公里,便可抵镜泊湖的北湖头。瀑布幅宽约70余米,雨水量大时,幅宽达300余米。落差20米 。它下边的水潭深60米 ,叫“黑龙潭”。每逢雨季或汛期,水声如雷,激流呼啸飞泻,水石相击,白流滔滔,水雾蒸腾出缤纷的彩虹。它形状好像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
而红罗女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红罗女原本是镜泊湖边渔夫之女,姿容绝世,善吹箫,能歌舞。因入宫盗龙泉宝剑而被迫成为古渤海国王的妃子,倍受宠爱。湖怪黑鱼精变身人形,进入宫中成了妖妃,惑乱宫廷,镜泊湖兴风作浪,让百姓不得安生。红罗女为朝廷除恶,为民除害,降妖平湖,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太阳岛上有一座俄罗斯风情小镇,里面的风景非常漂亮,俄式小木屋、鲜花、套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慵懒。如今这里的俄罗斯人也做起了小生意,木屋里面卖着俄罗斯特色的商品,比如“割草机”(刮胡刀)、套娃、巧克力、酒等等。有的俄罗斯人还通过和游客照相挣钱,我无意间看见两个金发的女子就和她们合照了,也算是留下一个纪念,价格10元/人。
“我滴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如今,我也来到了松花江边,在斯大林公园漫步,看行人来来去去,累了就坐在松花江边吹吹风......
整个东北之行的最后一站就是中央大街了,它也是哈尔滨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
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从它诞生不久,就已成为哈尔滨著名的商业一条街。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这些商人在此大兴土木。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在这里吃上一块大列巴、喝上一杯伏特加、嚼上一口老哈红肠、配上马迭尔冰棍,哈尔滨的特色也能基本感受一遍了!
最后,抵达了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为整个东北之行划下了句号。我想,下次来东北的时间不会间隔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