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很多人觉得对待男孩就要穷养,少给钱花;而对女孩就要给最好的东西,多给钱花。真的是这样吗?
前些年比较火的综艺节目《变形记》,里面有许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父母买再多的名表、名车,他们仍旧是叛逆、对物质的需求欲壑难填,最终选择了堕落。对于孩子到底要怎样富养呢?
什么是“富养”呢?
《变形计》里的孩子,本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却毁在了“富养”上了。 这种“富养”,是用金钱来填补孩子内心的黑洞,物质上富裕了,可实际上孩子的内心世界依旧是匮乏的。
《当我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认为: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决定孩子将来能否物质丰盛的不是给予优渥的物质条件,而是心灵。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指挥着,处处体验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儿干;不相信自己能拥有爱情,总是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男朋友等。
由此可见,富养考验的是父母对金钱、对生活的态度。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
我的一个朋友个人气质谈吐非常好,生活品质要求高。事实上,她从童年到大学毕业前,物质一直都很缺乏。但是她的妈妈从来不对她进行“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观念,反而教会她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美感。她感觉内心富足流动,大学毕业后,她凭借自己的能力找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又通过理财,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我这个朋友的人生是富足的,这种富足让她的精神气质如同贵族一般,无论环境多难,她总能找到出路。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给孩子灌输匮乏感。父母富不富有不重要,关键是你给予孩子的时候能量是不是富足、畅快。 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是深深的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如何给孩子创造丰盛的人生呢?
第一,听见孩子的欲求
如果你给予的,是你想要给孩子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那么付出再多、牺牲再多也没有用。
第二,及时回应。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创造了“好东西都是要等的,不能痛苦得到”的信念,那么他成年后,在工作中也会不停地创造这种等待:该给员工发的奖金,要等一等;该收的帐,总是碰到“老板不爱,出差回来再给你结”的事情。对于孩子的欲望,无论你能不能满足,都要及时回应,不批判欲望。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
第三,诚实回应。
父母不需要完美,能力上不能满足孩子或心里不愿满足孩子,这都很正常,但需要诚实。如果父母是诚实的,孩子得不到满足,顶多有些遗憾,但不会形成心理创伤——真相永远不伤害任何人。
第四, 无条件给予
无论父母能给予的是几千块钱的玩具车,还是两块钱的贴纸,都很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痛快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父母是爱你的,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即使父母不能满足你,那也是父母的问题,不是你配不上。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一颗平常心,内心不会匮乏。
无念之愿,无为之为。不给孩子任何信念,任由他全然自由地发展,守住初心,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做自己喜欢的事,财富就会追随而来,他就会拥有最丰盛的人生。
孩子,你配得起丰盛而不用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