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这样说,
限制你的也许是你的局限,但成就你的,兴许也是你的局限。
那时年轻,完全体会不出这话的深意,直到走在了通往奔四的路上,终于不再是一路狂奔时,对这话有了自己的理解。
高中的班上有个男孩子,性格极其内向,其程度接近于现在所讲的自闭症。他的话极其少,几乎不和班上的任何人交流,没有太多表情也似乎没有情绪;但他极其聪明,任何的数学题他都能解。
大部分的课间时间,他不是在纸上涂涂画画各种公式,就是发呆、神游。老师们对他的态度很宽容,确认他不爱说话,不喜欢社交活动之后,就尽量不去打扰他。
说他像空气一样存在并不恰当,因为他是解决数学难题的高手,尽管,他并不说话。
毕业之后,我们再没有见到他,只是听说,他后来当了数学教授。我那时还惊讶,像他这么不爱说话的人,怎么从事要面对很多人,滔滔不绝得说话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常用“局限”一词来否定一些事情。比如性格内向是你的局限,所以你不适合做需要讲很多话的工作,例如销售;家底不丰沃是你的局限,所以你要寻求稳定,不适合创业……
类似的种种情形,相信你一定遇到过。我在练习瑜伽的过程里,也遇到过很多“局限”。
胯紧、核心差、上半身力量非常弱、腿部力量也不够。这些局限曾经深深得刻在我的意识里,使得我每次在尝试一个体式失败后,都告诉自己——我是做不到的,因为这就是我的局限,我根本没有办法去突破。
更糟糕的是,我会因此延伸出更大的恐惧,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体式,因为我确信自己做不到。
不要一直强化你的局限,试着放下这些念头,尽力做好你能够做到的;困住你的,未必是你以为的东西。
既然事实已然如此,不如按照老师说的试试看,放下这些困住自己的念头,从自己的局限出发,尽可能得做好。
胯紧,盘不了莲花就不盘,但是我努力做好每一个站立体式;上半身力量差,我就在每个上犬下犬四柱中,建立起手臂、肩膀、背脊的力量。一段时间之后,我曾经以为永远也做不到的体式,居然也能做到了。
正因为自己的局限,让我反而能定下心来规律练习,不贪图快。
在练习的过程里,我也观察了其它同学,所谓的局限,其实只能说明大家的不同,并不能代表谁更优越。如果因为局限所导致的结果,一定有所谓的优越之分,大概只在于“做”与“不做”之间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开始动手做,比确认能否做得完美更重要!
今天的你,无论多不起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硬着头皮实践,久而久之,你就撞见了未来的那个,起眼的你。
作家麦家说: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生命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当我们被自己的“局限”束缚时,我们就很难找到近在眼前的那条帮助我们腾飞的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