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城南灯笼铺林家有女,闺名书薇,画得一手好画,她家灯笼上的画,大多出自她之手。
聘聘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书薇生得温婉,落落大方,举止优雅,又才华横溢,还未及笄,已有媒婆频频上门。
对这些心急的媒婆们,林父都笑脸相迎,却不让书薇出来见客,言自家女儿年幼,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一次又一次婉拒她们的好意。
知女莫若父,自家女儿心心念念的是隔壁那个教她画画的少年罗忧,林父一清二楚。只可惜,隔壁那家人三年前就搬走了,苦了自家女儿,徒害相思病。
他不知,罗忧给书薇的临别礼物是一幅绘着红色豆蔻花的画,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栩栩如生。
“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枝”,画中意,花中情,书薇一眼就看懂。山盟海誓,尽在不言中。画被她藏在枕头下,夜夜睡前偷偷看几遍,方能好梦到天明。
只是媒婆们次次碰一鼻子灰,日久天长,心中渐生怨怼,便四处嚼舌根,造谣林家女儿其貌不扬,生得一副尖酸刻薄克夫相,万万娶不得。
妇人嘴碎,三人成虎,没过多久,流言蜚语已传遍街头巷尾,不少人信以为真,纷纷打消了为自家儿子求娶书薇的念头。
书薇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在后院画灯笼,倒不曾听见过这些流言蜚语,媒婆不来,她乐得清净。
这可坑苦了林父,无论在铺子里还是街上,每每听到别人诋毁书薇,他都冲上去与人理论一番,还因此挨了两回揍。回到家,却什么也不肯同书薇说。后来,他也索性不理会这些无稽之谈,照旧卖自己的灯笼。
02
日子平淡如水,波澜不惊,转眼书薇就到及笄之年。罗忧依旧杳无音信,眼看自己女儿依旧心如止水,连看一眼其他公子的心思都没有,林父终日忧心忡忡。
书薇行过及笄礼不久,又有人上门提亲。奇的是,这次不是媒婆上门,而是求亲者本人,那人正是罗忧。
林父打量着眼前意气风发,身高八尺的锦衣少年,笑得合不拢嘴,寒暄几句后,便引着罗忧往后院去。
那日,书薇端坐在书桌前画了许多画,腰酸背痛,便停笔去院中荡秋千。
罗忧瞧见她时,她一袭鹅黄轻纱裙,坐在秋千上,慵懒地揉搓着细嫩的双手。在她身旁,瘦瘦的梨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身上香汗涔涔,渗透薄薄的罗衣,迷人的锁骨若隐若现。
罗忧看得痴了,林父见状,识趣地离开。
03
书薇抬头,撞入罗忧炽热的眼神,脸倏地红了,滚烫滚烫的。春风习习,四目相对,秋波婉转,无需言语,彼此已心意相通。
不知怎地,书薇突然慌了,抽身就跑,顾不上袜子滑到脚底,连头上的金钗斜溜出发髻也不整理。行至门边,她又倚门回首,恰好对上罗忧似笑非笑的眼眸,便扭头扯过一枝青梅凑到鼻尖,却忍不住拿眼角余光去瞥罗忧。
“吾归,汝何故如此?”罗忧笑言。
“唯恐黄粱一梦。”书薇也不抬头,自顾自说着。
闻言,罗忧再不能自持,大步流星走到书薇跟前,揽她入怀,柔声道:“我回来娶你了。”
书薇伸手环过他的腰,将脸埋在他的胸口,瓮声瓮气道:“若是浮生一梦,那就不复醒。”
“傻丫头。”罗忧抱紧怀中的人,笑意深深,直达眼底。
一年后,罗忧明媒正娶,娶书薇为妻。次年,罗忧中举,此后的仕途之路一帆风顺。渐渐地,所有人都忘了书薇克夫的传言,谣言不攻自破。
故事来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无戒 365 第83天】
用虚构的故事表达笔者对诗词的理解,不一样的诗词解读,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