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西楚
有一类艺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片混乱的人类经验。它们既不求磨光那些粗糙的棱角,也不像多数影片那样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意外。——宝琳·凯尔(美)——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
1.
《偷自行车的人》在1949年获得了奥斯卡荣誉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52年被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影片。同时,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的基石。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需要工作的男人的故事。那时,二战后的意大利,正因贫困陷入崩溃。
伴随着低沉忧闷的音乐,一大群男人涌向街头争抢工作机会。男主角里奇(朗伯托·马乔拉尼饰)“意外”的得到一个工作机会,为此他已经在“人才市场”等了一年了。这是份张贴海报的工作,工作要求除了“专业对口”外,还必须要有辆自行车。倒霉的是他才把自行车当掉。但他还是撒谎说他有自行车。
为了保住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妻子把她的嫁妆——床单,拿去当了换钱。当铺外面是排起长龙的人群,里面是高高堆起的床单。
为了丈夫的工作,妻子还特地去“女巫/神婆”那里还愿,感谢她“说中了”丈夫会找到工作。而里奇却一脸不相信的埋怨妻子,钱多的没处花。就在里奇上楼去找妻子的时候,观众的胃口被吊得足足的。满屏的弹幕都是“别让自行车离开你的视线…自行车马上要被偷了…不忍心看下去了……”但当里奇夫妻下楼后,自行车还放在那里。
2.
回到家,全家人都在为里奇的新工作忙碌着,亢奋着,憧憬着新生活。就在里奇上班的第一天,正在贴第一张海报时,观众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作案团伙把他的自行车偷走了,在他的眼皮底下,在他追了很久之后,被偷走了。
里奇不敢回家面对妻子,先是去了警局报案。期望警察能帮忙寻回,但警官丢给里奇一句“已经备案了,你找到了再来。”就走了。里奇只能和儿子布鲁诺开始在整个罗马寻找自行车。
途中,里奇因为气急败坏打了儿子。后来误以为儿子溺水。经过一连串的遭遇,他像被榔头敲了一下,对儿子说:“去他妈的,我干嘛把自己逼疯呢?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除了死亡。你想吃披萨嘛?”布鲁诺笑着点点头。然后在一阵欢快的音乐中,他们去吃了大餐。当布鲁诺羡慕的看着邻桌小孩,各种花式秀美食的时候。父亲里奇告诉他,按那种吃法,每月必须得挣一百万里拉才够。而那恰好是他新工作所有福利待遇的总和。
于是,他们接着去找偷车贼。
3.
在被现实打击后,里奇走进了妻子还愿地方。排起长队的女人们和两三个男人们,正在买“先知预言”。布鲁诺粗暴的插队到第一个,里奇也跟了过去。就像里奇插队挤公交一样。跟北上广的漂儿们没有两样。所以如果你挤不上这班公交或地铁,意味着全勤奖就没了。甚至回不了家了,谁TMD还关心所谓的素质。
一番埋怨之后,女巫双手合十的跟她的神沟通完,告诉里奇:如果你今天上午找不到车,就再也找不到了。但并没有告诉他去哪里找,而是让他自己“悟”。
巧合的是,里奇下楼后,在巷子里迎面碰上偷车贼。他先是追着跑到妓院揪出躲藏的贼,然后被一群偷车贼的街坊四邻(团伙),团团围住。一副碰了瓷还有理的架势,差点把里奇给打了。布鲁诺机智的叫来警察,搜了偷车贼的家,却没有发现任何证据。看到警察也帮不上忙,里奇彻底绝望的走了……
4.
他认了。
看到对面停车场一排排的自行车,和掩面哭泣的布鲁诺。他产生了偷别人自行车的念头。他挣扎了许久,一再错过最好时机,却还是经不住诱惑,却选在人最多的时候去偷车。结果被当场捉住。
目睹了一切的儿子,哭喊着叫爸爸。当事人被动了恻隐之心,放弃了追责。
里奇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影片到此结束了。
5.
影片简洁有力的讲述了一个新现实主义故事。(“新现实主义”意味着很多东西,但主要指那些关注劳动阶级生活的影片。)导演德·西卡选用的都是普通的非专门演员。这一做法在好莱坞多年浮光掠影之后,当制作者们也去世之后,依然觉得它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偷自行车的人》让我想起了,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
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他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
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我们不知道偷车贼,是否也需要有自行车才有工作。但我们希望男主角里奇也去偷一辆。就像给自己一个工作机会一样。但残忍的是他连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抓住…
导演把结局留给了观众。但我想不出他还有什么其它选择或活路。这就是导演聪明的地方。给观众的心灵留下来无法磨灭的印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