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聚集式会话法,引导女儿学画画
前述:“提问引发思考,告诉引发争辩”,这是引导技术背后的人类思维逻辑,理解它,应用它。
大女儿在学画画,周末带回一人物素描,我一看觉得人物的鼻子画得有点短,很想直接跟她讲。突然想起鼻子太短这是我的判断,如果短鼻子这是女儿客观想表达的呢,岂不是既伤孩子又损自己。想到ORID聚焦式会话法是一个非常强大也容易运用的引导工具,决定在这里好好发挥一下它的威力,于是,把女儿叫过来,展开以下一凡引导式的对话。
Q1: 画人物脸部时的步骤是怎样的?
A1: 用铅笔先画轮廓,确定好之后,再按光线和器官体积来描绘。
Q2: 人物的鼻子在脸上占比是多少呢?
A2: 鼻子长度约是脸部的1/3,鼻子的宽度一般是脸的1/5。
Q3: 那你怎么确定这个比例呢?
A3: 我就是这样用铅笔做个大概的测量(在图上比划着给我看),这是比较快也比较常用的方法。
这样讲,爸爸也学习了(鼓励了她一把),接着问:
Q4: 这幅画上人物鼻子的比例看起来会是多少?
A4: 咦,怎么看起来鼻子不到1/3, 有点偏短。
Q5: 鼻子偏短,那整个脸部看起来你有啥感觉?
A5: 不协调,感觉脸怪怪的。
Q6: 是什么原因让鼻子画得偏短呢?
A6: 我打底稿的时候没有用铅笔来量,只是大约估计了一下。
那这样说来,你的估计可能出错,从而造成画面比例失调了(强调一下现在做法的负面影响),接着问:
Q7: 那你以后怎么来确定鼻子的长度呢?
A7: 我就用铅笔来量呀,不估计了。
到这里,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问了7个问题,女儿自己就知道了错误所在,并找到了答案。
这样既避免了我的主观判断,也很好地了解了女儿画画的整个过程。不仅有着和谐的沟通过程,更是加深了父女之间的感情。
简单梳理一下我的7个问题, 前4个问题是用来收集客观信息,ORID中,O层面的问题( O是英文Objective的第一个字母);第5个问题是了解内心的情绪或感觉,ORID中,R层面的信息( R是英文Reflective的第一个字母);第6个问题就是了解理解层面,对内心情绪或感觉产生的分析,ORID中,I层面的信息( I 是英文Interpretive的第一个字母);第7个问题就是了解行动层面,有了理解层面的信息之后打算怎么做,也就是ORID中,最后一个D层面的信息 (D 是英文Decision的第一个字母)。
ORID聚焦式会话法,遵循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过程,先是客观接受,其次产生感受,随后理解分析感受,最后针对理解的原因来做出相应的行动,有好的感受就会重复过去或当前的行为,要是没有好的感受就会消除过去或当前的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引导的作用。
再给大家另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你在路上看到一条狗(O层面,客观看见的),
你感觉很害怕(R层面,心理感觉)
因为你担心狗咬人(I 层面,分析感觉的原因),
最后你决定绕道走,避开那条狗(D层面,决定行为)
希望我的ORID的对话故事和对它的解释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学习如何跟孩子对话,让孩子的成长更加阳光。
最后,也请大家一起看看女儿的另一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