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爱人的选择,最先进入人脑海的恐怕就是苏格拉底那个摘麦子的寓言故事——每个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棵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棵。
不过,选爱人和选麦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选爱人的标准并非像选麦子的标准那样简单,最大即可。其次,选爱人,爱人的人选要自己去寻找,且是双向选择;而选麦子,麦田是现成的,且是单向选择。(当然,或许有人选爱人的体验确如选麦子,有恋爱意向的人如“麦子”般沿路列队等待着TA的选择,只要TA首肯就行。不过除非是万人迷,一般人只怕难有此种人生境遇。)
总之,如果说麦子尚且不好选,那么,选爱人就更难。
2
选爱人,可以从内因和外缘两方面着手。内因是根本,外缘是关键。内因锁定人物特征,外缘扩大搜索样本。
内因,明确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如何明确?深入了解自我、人性、命运,构建价值观、自我人生哲学,等等。如此,便能慢慢清晰“我要的是谁,我想和怎样的人相伴,度过怎样的一生”。如此,便能渐渐在心中描画出那个人的特征,令TA的形象日益清晰。此一步,以向内做功课为主,即便没有过尽千帆、阅人无数,也能达成;反之,若缺少向内的功夫,即便阅人无数、情史丰富,也可能事倍功半乃至徒劳无功,依旧迷茫困苦,甚至受伤失望,望而却步。
外缘,外出寻找自己要找的人。此时,如同已画好“逃犯”(爱情逃犯)的画像,依着它,撒开网,寻TA,以期早日将其“抓捕归案”。要注意的是,搜索不仅要提高交际的广度,更需注重精准度,有的放矢,勿大海捞针。根据“逃犯”的特点、爱好,到TA容易出没的地方按图索骥,才能事半功倍。
3
谈爱情,人们爱说“缘分”(爱的机缘)。
诚然,爱情在“遇人”问题上,的确有一定运气的成分(和人生的其他事一样)。但爱情不能全靠运气来豪赌,否则输的概率大。凭运气赌,好比“靠天吃饭”,收成是没保障的。
机缘,留给有准备的人。内因上扎实,外缘上积极,一旦缘分翩然而至,便能慧眼识珠。否则,擦肩而过,错失良缘亦不自知。
4
爱人的选择,不能凑合。
两个咬合不上的齿轮,或许一开始凑合得下来,但很难一直凑合得下去;能凑合一时,没法凑合一世。因为,和一个人结婚、在一起生活,意味着分分秒秒、岁岁年年的漫长相处,物质精神、命运生死的相互介入。这种在时间长度和人生广度上全方位全维度的生命融合,如何能凑合?即便有人能,也必定不幸福。
选择大于努力。选对人,事半功倍。很多婚姻中的矛盾难解,是因为从开头便选错了人。
爱人的选择,也不能完美主义。
人无完人,完美恋人是不存在的。再幸福合拍的夫妻或情侣,也都有对对方不满意的地方。只是,这些地方瑕不掩瑜,可以包容接纳。所以,只要TA具备你看重的那些核心价值、能满足你的重大需求,便是一个值得考虑和珍惜的爱人人选。
更关键的是,在要求对方美好乃至完美的同时,应该客观反观自问:我自己如何?有多美好?又是否完美呢?爱情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对等。公平对等的爱情,才能和谐、长久。
5
如果再遇良人,怎么办?要重新选择吗?
再遇良人的经典案例,莫过于《廊桥遗梦》里所演绎的情形了。
不过,倘若你从一开始就清楚要找什么样的人,应该不会产生电影主人公那般强烈的震撼和遗憾。因为你的“爱情逃犯”一定是类似的形象,再遇的良人与你的爱人之间不会是A与B的差别,而只是A+和A-的不同。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你的爱人身上想必也会有一些那新良人没有的优点。且,人生中再遇到的美好之人,大多只是匆匆一过的风景,或只是好看的一页纸,而你与爱人一起经历了许多故事,感情已有了厚度,积成一本书。伴侣意味着很多,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说放就放。
再遇美好的异性,或许可以从开始便试着将TA看作一个抛去性别的“人”,而不是“男人或女人”。把对异性的爱慕,化作对人性的羡慕,对榜样的学习。
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看到美好的人,“去成为”比“去拥有”更有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一个人,归根结底是喜欢“美好”本身。如果生活中遇见的美好不能尽数拥有,可以选择去成为。成为,是最彻底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