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很穷。
那时我和妹妹从未穿过新衣服,几乎都是母亲改我姨的旧衣服给我们穿。我姨夫是煤矿工人,我姨家状况要好得多。我姨把不穿的旧衣服给了母亲,母亲却舍不得穿。他和父亲年年岁岁那么一身缀满补丁的衣服,但也干净整洁。如同我那个虽则简陋却一尘不染的土茅屋。
九十年代我上师范,一个大姑娘还穿着屁股上打补丁的裤子。但中年的我回忆起那时的家还觉得幸福满满。
回忆如同翻看一本相册,相册的画面很平凡,但在这平凡的画面里却蕴藏着丝丝缕缕的幸福。
冬天外面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母亲把屋顶上的缝隙用稻草塞得严严实实,窗户没有玻璃用稻草打成帘子挂在窗上。土屋子也如同现在的楼房没有一丝“贼风”。土炕已用秸秆烧过,干燥温暖。冬天的晚上天黑的早,一家人坐在土炕上,母亲纳着鞋底,准备一家人过年的新鞋子。我们一家人唠着传说,唠着现实。虽是陋室,孔子云:"何陋之有”。
夏夜,母亲往灶间塞一把干柴不让它充分燃烧,只悟出一些浓烟。然后熄灭灯,打开窗门,让浓烟驱赶屋里的蚊虫。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繁星满天,凉风习习,萤火虫飞来飞去。我和妹妹捉来装入瓶中。我们一家人唠着传说,唠着现实。夜色渐浓,院墙外的树被风吹的东倒西歪。天上的星模糊起来了,我和妹妹睡意来了。一家人关上窗门,炕上依旧凉风习习,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现在回忆起小时侯的生活不觉得辛酸,相反,觉得幸福是它的主旋律。贫穷只是一个配音。我多想时光倒流,哪怕继续让我住土屋,吃整天的酸菜汤,穿补丁的衣服。一家人能和和美美在一起,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那样的画面于我是那么短暂,奢侈。在我青春刚开始的时候,父亲、母亲、妹妹相继离世。那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画面今生今世再也不会出现,画面中的三个主角踏破铁鞋走遍天涯 也无从觅回。正如张爱玲的《半生缘》中女主角的一句话“我们回不去了”。所以我只能打开脑海里的相册,慢慢品味,享受回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