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老师,是在大学里教钢琴的,二十余年前听到过关于他的一件轶事,近日细思,有点儿不同以往的收获。
话说这位老师和另外几位同事一起去吃牛肉面,兰州的牛肉面全国闻名,特色之一就是用粗瓷大碗来盛,大碗在天长日久的周转流通中,碗沿被碰出或多或少的豁口是很普遍的现象。大家的面端上桌后,就埋头吃了起来,一般刚开始都是专心致志地埋头苦吃的状态,因为肚子还饿着,牛肉面的香味又很诱人嘛。吃一会儿之后,肚子里有了垫底的食物,嘴巴里也过了瘾,就开始抬起头来,边吃边聊。当大家抬起头的时候,看到这位老师还没动筷子,就惊讶地问他:“你怎么还不吃啊?”这位老师直勾勾的盯着那碗面,手指指着碗口的豁口,愁肠百结地说了一句话:“用这样的碗吃饭,还怎么弹肖邦啊!”
几位同事当时就笑疯了,都说他“有趣”、“幽默”,我听到这个段子时,也觉得这位老师要么是故意玩儿幽默,要么就是“作”!可现在回头再想,不管他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的这一句话,的确值得深思!
上学时,老师告诉我,要学弹琴,先学做人。工作后也曾经用这话教导过学生。以前的理解比较浅,学做人就是要学习做好人,做正经人,做三观正确的人,大致就是孟子“养浩然正气”的意思。只有做一个行得端走得正的正派人,做一个有浩然正气的人,才能够弹得好琴。心不正则行不端,整天动坏心眼儿的人,弹琴也一定弹不好。
这个推论当然是没有问题的,音乐语言要表现的不就是人间的真善美嘛,假恶丑的内容虽然也会出现在作品中,但一定是在价值观的反面,是被攻击和鞭挞的对象,是用恶来反衬善,用丑来凸显美。所以要弹好琴,必先端正价值观,修炼一身正气,才能在弹琴时把握好立场,弘扬正气,鞭挞邪恶。
今天我不想从这个角度来谈做人和弹琴的关系,老师吃牛肉面的故事引发了我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思考。
肖邦是一个个性内向的人,他的作品偏重于细腻的内在情感世界的精致表达,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细微而敏感的观察,然后又能够用恰当的音乐语言作为载体,将这种及其精致细腻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作为肖邦作品的演奏者,首先需要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像肖邦一样细腻、敏感,只有像肖邦一样情感细腻,能够关注到非常细微的情感变化的人,才有可能观察到肖邦作品中细致入微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再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手,将这一份细致重现为声音,传达给听众。
人的内心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细心的人会注意自己的仪表,使用精致的器具,规范自己的言行;粗鲁的人从他的行为、外貌、服饰、用具也能被观察鉴别出来。同样,外在的行为也可以影响内在心理习惯,做每件事都有意识地先考虑周全,再仔细关注每一个细节,认真而完美地完成;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要一丝不苟,不能脏乱不堪;使用的用品一定要工艺精良,不能粗制滥造。长久的坚持外在的这些细致完美的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内心世界,让人的内心变得细致完美。内心和行为之间可能存在鸡和蛋的关系,到底是先有细腻的内心,然后产生精致的行为,还是先有了精致的行为,然后内心才变得细致,这个问题对于本篇讨论并不重要,也不在本篇关注范围之内,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行为和内心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
孟子让人们养浩然正气,是为了从行为改变内心,你的行为正大光明,你的内心也必将坦坦荡荡;反过来,当你有了坦荡的内心,你再去做事的时候,就不会走歪门邪道。
要想弹好肖邦的作品,就要从行为上要求自己,面貌要干净整洁,服饰要雅致精美,用具要细致精良,举止要规范严谨。通过在外的行为影响内心,使自己从内到外,变成和肖邦一样的或者尽可能像肖邦一样的人。
一个具有和肖邦相同或相近的内心世界的人,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肖邦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地再现和传达肖邦的音乐内涵。
回到那位老师吃牛肉面的故事吧,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对一只有豁口的碗视而不见,容忍这个缺憾和不完美,那他就有可能接受更多的不完美。比如仪貌可以邋遢一些,服饰可以不太讲究。一点一滴的小的不完美,会逐渐累积,进而对更大的不完美习以为常。对工作可以差不多就行,对演奏也就可以凑合了,混口饭吃而已嘛。行为上的不完美再慢慢影响内心,从内心深处变成一个粗枝大叶,对丑陋习以为常,对精致细腻敬而远之的人。这样的内心世界的人还怎么弹得好肖邦啊!那个精致完美,细腻敏感的肖邦不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能够理解和共鸣的。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在几千公里外引发一场海啸,蝴蝶效应的强大力量不容小觑。用一只有豁口的碗吃饭,可能最终会毁了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今天能对一个豁口视而不见,明天就可以忽视演奏中的细小瑕疵,不能坚持对完美的追求,肖邦音乐的细腻、精致、高雅和完美就一定会打折扣。
所以说,要学弹琴,先学做人。这句话一方面是要我们善养吾浩然正气,诚意正心,方可从修身入手,进一步达到在弹琴演奏时,三观正确,传达正能量,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另一方面,具体到演奏风格的准确把握,只有变成一个人,才能将这个人的作品吃透,用最符合作品要求的演奏手段将作品内涵重现,将作者意图准确表达出来。
从这个原理推导下去,就会发现,真正优秀的演奏家,他的演奏范围一定是有巨大局限的。能弹好肖邦的作品,那就一定弹不好李斯特的作品。因为肖邦和李斯特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感情细腻,性格内向;一个热情爽朗,狂放不羁。将自己修炼成为肖邦,就不可能准确恰当地表现李斯特的风格,反之亦然。
要学弹琴,先学做人,本质上是在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特点有着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的前提下,选择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然后努力地从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各个方面,以既定目标作为前进方向,不断的丰富自己在这个方向上的能力。使自己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提升修养,使自己彻底具备那个既定目标所需要的性格特征、习惯特征和人格特征。
想要在某种风格上弹出一手好琴,首先要使自己成为那种风格的人,所以,不能放纵自己使用一个有豁口的碗吃饭,那里是什么“作”啊,这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追求的艺术家,能够做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