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时隔27年的“张玉环杀童案”得到平反,轰动一时。这二十七年间,除了张玉环本人不断递送申诉材料,诉说冤情,也有律师、检察官等案外人员的巨大努力。最终在丛生的换幻象中觅得真相,为张玉环平反了被误判了27年的冤案。
近几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司法活动愈加重视对冤错案的大力纠正。而影视艺术通常是对客观现实深刻的诠释。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昨日青丝,冢间枯骨——这是对热播剧《沉默的真相》最好的诠释。江阳也曾是个年轻有为的检察官,前程似锦,生活幸福,但最终在追查疑案的道路失去一切,用生命换取司法正义。
张玉环用了二十七年为自己平反冤案,而江阳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样的代价,与违法者们那一刻的枉法行径相比太过沉重。重新审视案件适时调查阶段,不难发现重重的纰漏,可当年的责任人员中竟无一人站出来维护正义。这些人中大部分都不是蓄意栽赃的穷凶极恶之徒,而是像《沉默的真相》的吴检察官一样心向正义却无行动勇气的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认为做正义之事付出的代价太大。
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要做一个正义的人,要做正确的事。似乎这是一种因为从众所以安全的选择,不需要过多地解释原因。但为何有那么因恐惧做正义之事的代价而不愿行动呢?
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会用悲观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不确定的事件。而让我们缺乏安全感的实则是漫天纷飞的负面信息:鲍某性侵养女、廖某用杀死被撞的路人、复旦高材生给室友投毒……这桩桩件件,皆惊心动魄。各类信息媒体平台受其市场性质所驱传递信息时通常会着重强调消极的方面,因为这样做更能吸引旁观者的眼球,同时也会促进错误行为的纠正,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试问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黑暗,还会有多少勇气承受正义的风险?
另一方面,面对破坏社公平正义的不法分子,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还不足以对其形成有力的威慑。守法的成本高于违法成本,比如前段时间饱受关注的“扶不扶”问题,被扶老人敲诈施善者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任性”的老人不法行径暴露至多也只是受到公安机关的规劝式“训诫”。这样轻微的违法后果很难不削弱行善者的勇气。
让每个心怀正义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是所有人的美好心愿。但在现实中,要将冤假错案彻底消除,除了依靠思想道德上的呼吁,也应当加强法治建设:压实责任,强化监管;还要利用好信息爆炸时代的红利,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司法系统中降低常见性、多发性、低级性的取证错误、取证失误或者违法取证。建立统一的规制,降低案外人为干预,确保案件根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处理。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平反冤案,需要更多于黑暗中寻找正义的人。而他们托举正义天平的勇气,需要完善制度的保障、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技术的帮助与支持。
其实写完这篇评论,我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千言万语压在心头但无法诉说的意味。一方面是这个话题太过沉重了,但关键还是在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够,不够有力度也不够深刻。所以我接下来应该会抽空多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