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陈子昂,我们会想到他脍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但是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一次次破灭。
今晚,读唐朝陈子昂的《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1],芊蔚何青青[2]。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3]。
迟迟白日晚[4],袅袅秋风生[5]。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1]兰若:即兰草、杜若,皆香草。[2]芊蔚(qiān yù):含有草木茂盛和香气盛多双重含义。蔚,通“郁”字。[3]朱蕤(ruí):红花。[4]迟迟:渐渐地,慢慢地。[5]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陈子昂的《感遇》组诗共三十八首,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多以感怀身世和时政为主旨,此为其中第二首。这种组诗形式继承了阮籍《咏怀诗》的传统手法,托物言志,寄意深远,颇具汉魏古风。
此诗虽未脱离《楚辞》中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的传统模式,却有所创新。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咏叹兰草和杜若,同时暗喻自己,但全诗只有比体没有喻体,因而情感表现上更为含蓄蕴藉。首句自汉末古诗“兰若生春阳”句脱化而来,与接下来的三句一起着力描绘了兰若之美。“芊蔚”和“青青”本是同义词,此处通过一个“何”字叠用,更写出了兰若的茂盛与香气浓郁。而“幽独”二字则不仅赞美兰若秀丽的风采让林中群花失色,也隐见孤芳自赏的意味。诗的后四句转为感叹兰若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下的凋零:入秋后,白日渐短,曾经秀美无比的香草只能“袅袅”于秋风之中,渐渐地,终究敌不过芳华零落的命运……若将诗歌结合陈子昂一生屡受排挤的际遇,和年仅四十一岁便被害的悲剧读来,更是令人慨叹不已。
托物言志手法的应用,突出了自己的高洁志趣和远大志向。通篇采用比兴手法,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和《登幽州台歌》相比,这篇更加委婉,但同样流露出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
怀才不遇”较为经典的是张九龄的感遇诗。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生此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每每看到古人怀才不遇的诗句,都叹息一番,同时庆幸新时代的美好,凡事有才之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不怕怀才不遇,就怕自己没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