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从优化语言开始的,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从具体的事上实现的。 ——王纪琼
中午女儿回来很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们班捐钱了。就是每届毕业生都会捐钱给学校买一块有纪念意义的石头。
我:乖,你捐了多少?
女儿:我捐了一块,我比班里同学强多了,他们可多都捐的一毛。
我一听,火气上来了,你们平时买块雪糕还好几块呢?这是集资给学习留点东西你们咋恁小气呢?心里这样想着早把院长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说:你们这些孩子们啊!让我咋说好,平时也不缺钱,这到正事上都不想掏钱了,你们这价值观有问题。
其实我说完就后悔了,孩子愿意和我说话比跟我说啥更重要。我是不是有点儿上纲上线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认为我小题大做,以后和我说话会有所保留,我会亲手培养一个不愿意和我说话的孩子。
幸亏自己觉察的及时,我看着有点落寞的女儿,我说,妈妈刚才说错了,一个捐款都能和价值观联系上,我重新说一遍。
女儿没等我完全说完就抢说,就是,妈妈你怎么能说我价值观有问题?
我赶紧解释,本来捐款就是自愿的事,捐一毛捐一块都是你们的心意,看到有人捐一毛你还是捐了一块,妈妈应该表扬你的,我还反倒说你,这次是妈妈错了,妈妈要向你道歉。
根据院长讲的内容我分析了,为啥在听到孩子说捐了一元钱时我情绪那么大?
第一层:面对孩子捐了一元钱,我不满意嫌少。
第二层:是我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有虚荣心。
第三层:从小经历的贫穷,老觉得低人一等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这样一分析,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院长今天不讲这些内容,不知道以后孩子要替我背多少锅。当院长帮我清晰了这一切,从今天开始我要全神贯注的关注事件本身的影响,而不是关注孩子或自己的情绪。这不就是我今天听课以后的成长吗?
同时还有一项内容让我觉得这个课价值百万。
女儿今年就要上大学了,我心里一直在思考孩子上了大学,该如何协助她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
因为咱们国家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孩子一旦上了大学,特别容易放飞自我,尤其是没有人生导师的孩子。为啥容易放飞,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包括我自己)基本上已经无法推动和支持孩子,自己引领不了,又没有高人指点,大学四年很容易被荒废。
院长好像会看透我的心思一样,上次讲了如何陪伴高考的孩子(女儿再有十天就要高考)。今天从六个大方面,几十个小的细节上指导大学生的生活,从学业到恋爱再到考研再到出国,讲的很是详尽,简直是大学生的《葵花宝典》。你们说是不是价值百万啊?我一定把笔记拿给孩子看看,先铺垫好,到鬼谷智慧营的时候再让孩子亲耳聆听院长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