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决定》书评BY刘安娜
[本文2887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很多人做决定时都会犹豫不决,迟迟难以下定决心,不知道哪个方案更好,美其名曰选择困难症。有些选择可能很重大,例如工作还是考研,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北上广还是“退居二线”,这些决定确实需要深思熟虑。但有些小事情,也令人难以抉择,比如中午吃什么,公交车还是地铁,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玫瑰还是百合,我们每天至少要做几十个决定,如果每个决定都花费大量时间,那也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所以,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是一项极为重要却一直缺乏训练的技能,《做出好决定》就是传授如何提高这种技能。
《做出好决定》是2016年5月引入国内的新作,作者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是美国知名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权威,相比较罗宾斯教授另一本组织行为学大部头,这本书的易阅读度很高,共计158页,分为五部分42章,平均每章不到4页,正符合《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里讲到的“设立小目标,加快完成,增加成就感”的自我提升思想,因此即便是非常忙碌的人,也完全可以每天挤出15分钟来读个几章。
看书前,我也担心,如果读完了书发现以前的一些决定没有那么好怎么办(这大约是一定的),但我深吸一口气,决定直面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不足,面对它们,做出改变,是自我提升非常重要的步骤。罗宾斯教授也说,纠结于过去的决定只会浪费你的时间(第37章),俗语说What'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
一
一位小伙子,肖恩,决定去哪所大学时(我国许多青少年前几天恰好也需要做同一个决定)也是选择困难,面对众多选项无法抉择,于是他采用了理性决策的六个标准步骤(如下图所示)
简要地说,就是当你需要做一个决定时(尤其是重要决定),先列举所有可能的选项,并列举所有评价标准,在这个故事中就是大学师资如何,专业设置如何,学费多少,所在位置,名气如何等等,然后给这些标准一个权重,因为不是所有的标准都同等重要,再根据这些标准和权重给每个选项评分,最终选择一个得分最高的选项。
管理学上早就提出一种基本假设,即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种人设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概念来自搜狗百科)。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人类压根不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动物,甚至有时候完全没有理性可言,,大量图书、文章和科研成果告诉我们,我们不仅有选择困难症,还爱冲动,行为怪诞,善于拖延,还有各种各样的负能量。最明显的例子是冲动消费,无论是一年只去了一次的健身卡,还是堆积如山的衣服和鞋子,还有堆了一地的包包,如果是完全理性的状况下,想必不会有这么高的信用卡账单了。
不过,也不用太揪心,罗宾斯教授也告诉我们,完全理性本来就是很难的,要做到完全理性决策,不仅需要克制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各种情绪和倾向,还需要能列举所有的备选方案,获取所有相关信息,准确的赋予各评价标准权重,并准确地进行评价。在有些情境下,信息的获取本来就是不完全的,而评价的准确性也是需要锻炼的,因此,不完全理性的决策也是情有可原的。同时,在绝大多数的情境下,决策也并不需要是百分百理性的,而是在条件限制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理性决策就足够了。
二
相对于实现完全理性决策,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避免陷入常见的偏差和错误中。
《做出好决定》第二部分阐述了8项个性测试,分别是:001理性与直觉的决策风格;002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厌恶;003完美主义or差不多先生;004内控or外控;005拖延水平;006易冲动程度;007情绪控制水平;008是否过于自信。这些组成了一个人的主要个性档案,标志了我们如何做选择。这些个性档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陷入哪些决策陷阱中。
我在理性与直觉的测试中各得了13分,意味着我既不是完全依靠直觉,也不是完全依靠理性;风险水平为50%,说明我既不冒进也不保守;测试003得了18分,刚刚跨过差不多线,也即我基本不追求完美;本质上我是个内控型的人,认为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很多事;不太容易冲动,可能是受到惰性思想的影响,因为我的拖延分数偏高;能很好的控制生气和沮丧的情绪,但很难控制焦虑情绪;而20%的答题正确率表明我是个过度自信的人,不过根据调研结果,大多数人都是。
意识到个性倾向,是改变个性倾向负面影响的第一步。而接下来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个性倾向,避免陷入相应的决策陷阱,第13章–第29章阐述了一些常见的决策偏差,也是一些心理学和行为学上经过验证的人类认知缺陷,具体内容不赘述。
对于我而言,需要改善惰性和拖延,在不影响决策的质量前提下加快决策的速度;在一些特定情境的决策中,抛弃中庸的决策风格,或者选择直觉或者选择理性,因为中庸将导致两种决策风格的优点都无法体现,喜欢的就要喜欢,逻辑分析的就要分析;在一些较高标准的产品输出决策中,我需要提高决策的质量,追求完美但不强求完美;日常多积累各领域的常识,掌握更多信息,尽量避免过度自信。
三
理性决策六步骤是一个有效提高决策水平的工具,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有一定影响力、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精力去斟酌的决策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然而,我们也要警惕,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需要,或者有条件,去追求完全理性决策。我们要避免书中讲到的17条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追求完全理性决策而忽略了现实情况,因此导致迟迟无法做决定,反而陷入了惰性和拖延中。
现实中的理想情况是,我们遵照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在时间期限内(如果有的话),采用一切有效手段,尽量获取更多的选项及相关信息,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来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反复横向比较保证评价更准确,努力做到前面几点以后,就可以放心的在备选方案中选出令自己最满意、得分最高的那一个方案了。
比如,上个月我家买了一套房子,尽管买房也是一项重大决策,但也有其独特的限制条件。因为即便是一个三四线城市,可选的小区也有一大把,看房、比较和选择也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是一种巨大的非经济成本,反之,通过筛选,限制了一些明显不符合标准的选项,就能提高做决定的效率。
首先是识别和确定问题:因为要在本地定居,原住房比较小所以决定买一套大一些的;然后是确定选项,因为对现住区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决定还是选择周边的小区的房源。经过考虑,确定的选择标准有001封闭小区;002建成不超过10年;003带装修的二手房;004面积在80平以上;005总价不要超过预算;006有双卫更好;007拿证超过2年更好;008楼层不太高也不太矮。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锁定了附近的几个新小区,去看了里面约10套房子,综合比较发现其中一套各项标准得分都比较高,为了不仓促决定,我们又看了约5套房子作对比,最终还是发现原来看中那套最合适,就做了购买决定。而在买房的各项决策标准中,标准006的重要性没有其他标准高,标准007更是权重偏低,因此,在其他标准高度符合的时候就舍弃了这2个标准。
不太要紧的小事尽快做个满意的决定,关乎人生的大事理性的做个最佳决定,警惕自己不要犯错误,牢记罗宾斯教授的12条高效决策建议,提高自己的理性指数,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决策水平,你的选择困难症也就治好了。运气,其实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抉择。打磨技能的过程也是积攒运气的过程,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