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完《加速》这本书的第9节和第11节后,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这件事情,又了很的感觉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
信息爆炸的时代
根据2011年《纽约时报》的调查数据,现代人都很容易受到了信息过载的打扰。2007年每个人每天接受信息的数量,是1986年的5倍;1986年,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大概是40份报纸,而2007年,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了174份报纸。24小时的电视节目、互联网、手机的发展,让最新的信息无处不在。
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从200年翻一倍,到2年翻一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增加的速度更快。昨天看到了一个观点,说未来5年内,平均每7天,地球上的信息就会更翻一倍。
现在甚至多的,都看不过来。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手机里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你现在每天你都会读一遍吗?朋友圈的信息,每天你又能看多少呢?买来的畅销书,你又能读多少呢?还有你买的课程,有多少能够从头到尾的听一遍的?
知识是有个性化的
每个信息都是可以转化成知识的,但并不一定是你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信息;更准确的说,什么是你的知识,什么是你的信息,这个更重要。
具体的,我不赘述,大家可以看我的简书文章《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是知识还是信息呢?》
如何获取自己的知识
1、明确目标。获取知识和明确目标有啥关系呢?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受到一个成功学家陈安之的影响,每年都会读100+本书,虽然没有达到陈老师讲的成功人士每年读300本书的标准,但我觉得我已经在同学们里小有名气了,大家说的很多书,我都是知道的,能说出一些书里的内容。但在读了3年后,我非常的郁闷:读了这么多书,对于我的生活的改变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增加了自己的阅读量和谈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我这样的焦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上班的路上听讲书,下班的路上听课程,一有时间就看名人的微博和公众号,没事就去阅读电子书,休息就是看知乎和大咖的问答!可是学的越多越迷茫,到底为了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才能够让自己真的改变。
那我就要请你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学习?我的建议是,要么你喜欢这个知识领域,要么是你现在遇到的难题就是这个领域,或者你还有其他的需求——总之,你要有目标之后再去获取自己的知识。
2、选择知识,快速学习。明确了目标,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有了评价标准。
举例,我想提升自己的演讲的能力。当我拿起一本写故事的书的时候,我最需要的就是知道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并非如何去写一个好故事,或者说,好故事的标准比写一个好故事对我来说更重要。为什么呢,现在的故事很多,我拿来就好,但如果是拿到一个坏故事,听众不喜欢,那就麻烦了。还有,写一个好故事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比我练习好讲故事还要难。
所以,当我们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知识进行排序,选择最需要的,而不是全部,这样就可以节约我们大量的时间,提升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效率。
3、利用顾广度与深度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可能遇到的书籍,特别是畅销书籍,是从别人的书籍或者是经验里面学习、实践后的感悟。这时,我们需要通过横向和纵向进行研究。例如:横向,同类的书籍、理论、方法都有哪些?纵向,这本书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数据是源自于哪里。
当然,横向和纵向的知识体系构建,还可以考参加课程以及请教这个领域的高手来了解,特别是纵向的研究,请教高手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的学习,可以快速的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在某个小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后续还可以再继续延伸。
4、利用输出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
输出的方式可以有自己的感悟笔记、实践记录,也可以考虑教学相长、以教代学。为什么要检验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从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感悟很深,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作者的背景和我们不同,已经变化了;或者是作业的文化,可能是国家、地区、企业和我们不同,中国实在太大了;有可能是作者面对的人群有变化,毕竟现在3年一代沟,90后和00后的变化太快了……等等,只有我们自己通过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才真的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舶来品。
以上,就是我对于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解。
如果一会您看完这个文章,您觉得对您有帮助,也想请您帮助我一下。
1、您身边一定有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朋友,请您将这个文章转发给他;
2、在文章的底部,可以打赏或者点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