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高中之后,我常与我的高中相对比。
关于接送。那时的公共汽车没有固定的时间,只有大致的时间,而且间隔较久,放学后提上装着各种“细软”的口袋、再次摸摸口袋里剩下的那10块左右车费还在不在,之后就开始了等待。有好几次,人刚到乡村客运站,对照发车表一看,糟了车走了,又要等上一个小时,下次从车站那边跑过来吧!这是我上高中时的回家路。现在的周五,我总会在能提前离开的时候、尽量早的出发,让畅通时40分钟左右的自驾车程和拥堵时80分钟左右的车程尽量的短些,然后等在女儿宿舍出口的大门边,安静、耐心的等待。待女儿一上车,再次开启近80分钟的车程,其中还有一段是高速路。
关于作业。我印象中的高中假期,除了高考前那几天的假期我在家做过作业,其余的周末我已经回忆不起我有没有回家做过,课外书我是有看的,就是故事会。那时晚上下自习回到寝室,有看言情小说的、有使劲刷题,也有我使劲吃的,那时从没有想过要努力把不会的弄懂,没有像现在这样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缩小差距。而现在,孩子们基本都能做到遇到问题有主动和我们沟通,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改善、完善自己的学习。
关于压力。努力回想的过程中,我只能记得初中时,班主任老师费力的把我们班成绩的名次从黑板的最高处开始写,我印象中我最好的成绩好像是第10名,也不记得是年排还是班排;高中时我自己去找理科班的班主任,要想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那时我的数学是文科班第一,也就在那次,我爸居然带上我去了和我们同一个大队的、我当时就读学校的一个老师家里请他帮忙协助我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而我要转班的原因是我的文科班班主任觉得我适合、觉得我应该读文科,就没有做我的思想工作,我觉得老师不关心我,于是乎就有了上面提到的自作主张。其余关于名次的记忆我就一点也没有了。我孩子初中、高中后,我知道了年排、班排,知道了中考的全市排名,了解了高考的全省排名,了解了层层选拔背后的层层评价。
关于认知。从上小学到大学,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长大之后要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直到参加工作,左脚出大学门,右脚进小学门。而现在的孩子,有专门设置类似于角色扮演的儿童乐园,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中有职业模仿类游戏,孩子进入高中夏令营时老师就开始讲职业规划,孩子在每一次考试之后都有再对自己规划和未来就业有自己的想法。
梳理至此,确实现在的孩子好“复杂”,能考虑好多问题,需要考虑好多问题,当然也就承载着好多的压力,虽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成年人面对这句话时的万般无奈,于小孩来说确实来得稍早了些!但当你坐在影院看电影,因为前排的人站着看挡住了视线,你也会不得不站起来,甚至希望找到一个更高处站起来,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