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月对于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是考试季,这几年江苏的一本的录取率日趋下降,学业的竞争压力下沉到初中,不到40%的普通高中的录取率,让每个中考应届生卯足的劲,今年我们亲属中也有2个孩子中考,这个两个小孩平时考试各有特点,一位孩子,基础容易失分,难的题目时有答对,每次考完都很自信,总体考试排名不高,(自我感觉良好)另一位孩子,每次考完都不是很自信,但是成绩公布后基本能稳定于班中前十名(低估自己的能力)。考完该到小孩填志愿了,为难死两位孩子家长了。孩子的高估或者低估无法让家长正确的评估出该入的学校。在学术上把这种现象定义为:
把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达克效应是由两位学者发现的,一位叫邓宁,他的英文名是D打头,还有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是K打头,所以大家就把D和K放在一起翻译成“达克效应”。--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在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过同样的话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The Foole doth thinke he is wise, but the wiseman knowes himselfe to be a Foole.——Shakespeare
达克效应的危害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傅盛在他的《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中谈到:
我们现在95%的人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甚至更多。这也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视而不见,只会失去升级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快速的迭代,跨界变成了一种常态。如果不保持“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在快速行业中的认知,通俗的讲是更不上时代的步伐,被时代所抛弃。
如避免现实中的达克效应的负面效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在交战双方,了解自己的重要性不亚于了解敌手,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哈佛商学院有位教授曾经提到过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邀请10-12个人,他们可以是老师,家人、朋友,也可以是同事和客户,请他们来描述你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并尽量写出具体的事列,以及当时的情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描述和事例来获得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
回到文章开头的2位孩子填报志愿的事情,面对中意的学校,是信心满满的填,还是畏惧不前填个保守的,根据填报的规则,指标生会低于投档线几分但是能否入围在于每个学校指标生的名额,换而言之根据自己学校的排名来看,市场化招生,只要分数入围就可进入中意学校。最终两个家长结合最后几次模拟成绩会孩子选择了中意学校指标生+市场化招生的志愿。谨慎冒险的前行,实际也是确定性思维与概率思维相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