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一个治安,交通,购物都还算良好的国际村,骑着自行车四处微旅行,就能感受到不同肤色的人的人带给自己的感受。不是自身对于深色肤色的人的偏见,而是可能还是不能很好地跟他们自如地交流。语言首当其冲,不同肤色的人在其从小受周围文化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自然带着那一份独有的特质,黑人文化是这学期困扰我最多的一部分,留待以后再想这个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不管处于何种文化中的人,最基本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是要有的。求同存异,在那些对于陌生的事物中找到共鸣之处怕是打开彼此沟通的桥梁吧。
还是那个给我诸多灵感的奶奶级学生,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只选了中文一门课,但是她对中文的热情却远远超过其他年轻的大学生,所以不是学习语言真的不是记忆力的问题,巨大的热情和求知欲能驱走一切困难,她说nothing could stop me,感人啊!我在电脑房让她通过netflix看《孔子》,她说她特别喜欢,还拍了影片中的她喜欢的部分,她喜欢道教,喜欢老子,喜欢自然,觉得能在有生之年学汉语,了解另一种思维方式,她特别开心。看见她那么开心,我也开心地笑了,这样的学生让我欣喜若狂,但有时她过度地热情也干扰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我尽力不打扰她。
她说汉语就像音乐,一声就像一个人开始唱歌。确实如此,一声是高平调,调值高且长,是要拔高一下的,否则很难和其他调区分开来。如ge1,tian1,shu1等等。所以我们就把一声叫singing tone。
二声是中升调,调值35,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对数字有这个敏感度的。我说就像英文里有“what?”,声调和语调有差异,但是在这里,暂时找它挡一下吧。shen2me,ming2nian2,xue2xi2等等,学生说对于她来说这就是一个question tone。fine!
三声是降升调,调值214,单读时和在语流中的是不一样的,因为语言的经济性,大多数时候也是要变化的。ni3hao3,wo3hen3hao3,hao3jiu3。让学生读该调时头部也跟着一起运动,是有点帮助,但是学生还是太shy,动作幅度很小。有学生说就像她开车时,开到一个坡谷处,先下后上,所以每次看到三声她就想象自己开车开到那里了,陪着她的一声“jiu“,同学们扑哧一笑。我说不如我就叫它bouncing tone吧,有点弹跳的性质在里面。
四声是全降调,调值51,从高到低,猛地一下。qu4,bu4,kan4dian4shi4,听起来怎么都像一个人很生气的样子,有个学生说let's call it”emphasis", 于是我“有道”学到了一个新词,又问道其他人是否懂这个词,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我说hands up if you would like to call it a “angry tone”,结果半数以上都举手了。
就这样,we are on the same page now,每次纠音我们提到这几个词儿,他们就自动纠正中,我想还是要把抽象具体化的,只是这个具体化,对于不同的受众不同而已。
就这样,四声就被换肤了,不管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写在纸上,盘旋在脑袋里的在调上的就oka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