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下午听了南师大老师分享—自主游戏中的深入学习,让我进一步更深层次反思总结过去做的游戏实践。
深度学习的过程路径:
玩—说—记—展(演)
说和记是变量,决定游戏发展方向,演促进幼儿的说和记,还有游戏的坚持性,更是对说和记的复盘。
过去在大一班有在进行游戏实践,今天学习后帮助我后期更清晰地有框架性目的性的再次实践。我觉得自己实践的游戏案例在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之间,还在路上!同时,也觉得课程故事和游戏案例比起来,有些浅表。
过去一年的探究学习,目前谈不上深度学习,但是每一个探究或多或少涉及玩—说—记—演(展),只是程度不同,没有那么饱满,如下:
植物角种植青菜、搭建青菜大棚、收获青菜;科探区指示标志与铺路;汉字启蒙之甲骨文汉字的学习、美工区多种材料的立体组合作品与创意故事。
特别感恩的是,虽然没专门学习也不清楚安吉游戏环节,但在老师的分享中学习到安吉的游戏环节,竟然和我在这两年操作的游戏环节流程很相似。
向祂感恩!
收获一:幼儿视角
除了环境还有过程,最重要的是过程。
反思上学期制作的区域游戏视频,我是以拍摄幼儿图片和视频为主体,辅助以幼儿记录,最后加入简洁文字。
还记得两年前的五月,和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绘本剧,当时是以“环境”呈现过程,最后以“绘本剧表演”来呈现结果。
以后可以尝试制作视频的元素:幼儿表征图、幼儿分享表达。
收获二:看得见的幼儿,背后需要教师思维更新和坚持。
以往案例、游戏故事大都以教师主导,幼儿跟着教师设定的步骤去做。
幼儿自主思考探索与实践被限制,最后看不到幼儿真实的模样。
教师需要自主学习更新改变教育理念,有理性思维进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探究。
教师的钉钉子精神,咬牙切齿坚持影响幼儿坚持探究。
收获三:儿童小组海报与表征学习
儿童海报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呈现方式,用儿童海报取代教师环境创设,进而转变教师主导课程,最终带来教育变革。
儿童海报的呈现形式,表征可以是思维导图,甚至更多,包括图表、符号、动作、图像、语言……深度学习需要丰富经验,小班幼儿是积累各种经验的基础。
我们看到的深度学习案例大都是中大班幼儿,很少看到小班的,即使看到了,也是教师主导偏多。由于小班幼儿经验与能力的限制,无法呈现以幼儿主导的学习,这该如何突破?
正在思考这问题时,老师提到关于小班幼儿,可以“回到生活中的图式表征”,就像象形字那样。突然想到和孩子们学习的甲骨文汉字,或许我们可以模仿甲骨文。
儿童海报是以主题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幼儿游戏过程,注重过程。
表征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
收获四:深度学习可遇不可求,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
老师分享说:平常心与适度的敬畏。
深度学习贯穿一日生活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一次学习的结果变成二次探索的对象,二次探索的结果变成三次探索的对象……每一次都经历:玩—说—记的过程,如此,幼儿经验就会螺旋式上升。
所有活动都适宜深度学习,但不是所有活动都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因为太累了,精力是有限的。
教师如何平衡在正常带班情况下捕捉深度学习的关键点,真的需要仰望!
考虑到班级所有幼儿和主题等,一学年能有2~3个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最好了。目前我的想法是一学年班级所有区域能有一个深度学习探究的过程,以区域为单位,就能涉及所有幼儿。但是,过去在区域游戏深度学习过程中存在假学习假游戏,需要及时观察发现与调整。
这个工作要做在平时,是慢功夫,急不出来,急出来的赶出来的大都是假假的,无法回味。有准备的教育不仅是环境方面,更是教师方面,因为人是最重要的,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生命力。
在此,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帮助教师深度学习进而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这个一边摸索一边尝试一边学习,说不定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新的一学年,在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和孩子们探索研究深度学习!奇迹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