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的人不害怕沉默
文 | 悟恩 图 | 意大利Paolo Domeniconi
选择沉默,
原因不外乎3种:
一种是,
夏虫不可以语冰:
一只鸡,一只鸭,说了也白搭。
另一种是,
用无语作为沉默的对抗:
不喜或不屑与人争,与人辩,
又做不出激愤、对怼的事来,
于是用不说话,
当作唇枪舌剑。
还有一种是,
习惯了与世事保持距离:
没有倔强,也没有屈服,
只是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对。
《花样年华》里,
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沉默最动人。
是小心翼翼,
是欲说还休,
是静水流深。
是你不言我不语却缠绵悱恻,
如藤缠树,
又如浓墨入水
傲烈,迷离。
越是情深意重,
言语越是多余。
爱情如此,
其他感情亦然。
如闺蜜情——
分了手,伤了心,回到家里,
为免父母担心,遂强颜欢笑,
但终被父母看出端倪,
对你各种关切避忌……
于你反倒成了负担。
于是赴闺蜜处,
见面一霎,对方就懂,
共处几日,
言语寥寥,
几近静默,
却在离开时满血复活。
又如兄弟情——
有了过不去的坎,
一通电话,
几瓶啤酒,
碰几杯,喝几口,
一个表情,一个动作,
就是支持。
懂你的人,
即使沉默,
也不会尴尬。
因为与对的人在一起,
沉默也是一种诉说。
小的时候,
大抵都是喋喋不休的,
因为总是有很多东西要表达,
也急于表达。
但随着年岁渐长,
看得多了,
体悟多了通透了,
反而喜欢闭上嘴。
因为知道,
不懂你的人,
再喧嚣热烈,
也不过是填补彼此尴尬的边角料。
如各种应酬饭局,
各种名目繁多的相聚,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高脚杯折射的群体的兴高采烈,
掩盖的,
却是个体的寂寞黑洞。
于是,
出门渐少,
在家渐多。
宁愿兀自一人
读一本书,
刷一部电影,
也不愿意再戴着得体的面具,
绽着温暖的笑容,
去公演一场喧嚣与热闹。
年纪再大些,
选择沉默的时间,
还会越来越长。
因为即使想说,
也会沦为别人口中的,
了无生趣的絮叨。
便知趣地,闭嘴。
从喜欢聒噪喧嚣,
到享受独处静默,
不只是因为老了,
更因为明白,
很多事情,
说就是错。
沉默,
可以是看透世俗冷暖,
也可能仅仅因为,
我习惯,我也享受。
所以,我沉默,
不代表我冷漠,
只是习惯了
让自己处于舒服的状态,
而不刻意迎合,
如此罢了。
能够在见面时保持沉默
却不尴尬的人,不多。
但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TA能轻易察觉你藏在笑容背后的忧伤;
洞穿你暴怒后掩藏的胆怯;
以及,你沉默背后的原因,
甚至是,没有原因的原因。
妙莉叶•芭贝里在《刺猬的优雅》里写: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
记得珍惜。
我是悟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