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活环境的影响,长大后的我们始终都在寻找童年所缺失的东西。敏感的人仿佛是身上隐藏着刺,为避免扎到别人,时常与人相处之中,保持着似有若无的疏离感。
我以前以为在人际交往障碍里,不善言辞是原罪。直到遇见现在的室友才明白,其实只要足够善解人意,适当考虑别人的需求,体谅并包容别人的些许缺点,就能与人相处得很好。回过头来,仔细一想,为什么我总是会陷入社交疲惫之中,究其原因如下:
(一)与人交往,只关注他人言辞语气和情绪变化,忽视对他人性格分析
自身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所干扰,人际交往之中会因为捕捉到对方的一个微妙的表情变化、语气态度的起伏而有所防备,甚至是形成自身的防御机制。察言观色有时候是一种情商高的体现,可是从观察一个人情绪变化之后到自身作出反应这之间必须有一个环节,是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而这一点儿就需要摸清此人的性情特征。如果一个人本身在某个方面就是大大咧咧,说话不经过大脑,那他有时候对自己的“中伤”或者“攻击”就不要过分在意。如果做不到不在意,那就试试当场回怼他,或者反馈给她一些显性的消极情绪,让他明白什么是你不可触碰的点。如果是一个谨慎的人,无意识说话伤害到你,假装没有get到这个点,然后忽略掉,不要让别人内心有负担,这样双方相处才能处于轻松的状态。
(二)合作中遇到与自己不同的思路或者想法,先学会倾听,不要急于表达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形成的臭习惯,一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从里到外都会流露出“我不信你”这种姿态,总是想着如何说服别人,一旦说服不了,双方就陷入僵持状态。现在转念想想,其实有些事情,如果只是无关紧要,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没必要为了一点儿小事儿去纠结的。就算自己是对的,争赢了也没什么好处,白白浪费时间,反正这种程度上的对与错,与自己没有实际意义。但如果是一些情况下说服别人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维护自身权益,那就需要去坚持自我,同时也得注意说话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出来,抛出能让他获得好处的点儿去吸引他。请求有时候是卑微的,但是互利是别人都不会去抗拒的。
(三)与人交往,不可偏听偏信,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看到别人的闪光点
“谣言止于智者”,有时候身边人对一些事情一些人的判断是会左右自己的判断的。一旦我们内心给别人“贴上标签”,那与那人相处之中会不知觉有一些负面情绪和负面评价在里面,这样不利于长期交往,甚至会因为一些谣言,阻止了自身与其交往。与人交往,需要自己去接触后才能感知到对方究竟是怎么样的人,是不是值得交往。对于有些小缺点的人,只要这个人主干是善良且正直的,就没关系。多关注他的闪光点,朋友有时候也是一种学习的资源,你能在他的为人处世中学到自身所欠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