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你的舒适区—15个简单的策略
我们对不适的忍受力低得惊人,导致我们的身体对刺激因素形成过度反应,从而损害我们的健康。但好在我们自身对于这种不适还有调控能力,足以降低生存本能的敏感度,提高耐受力,最主要的是学会管理焦虑水平。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
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电子邮件、短信、社交软件等现代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推高了我们的焦虑水平。作者建议大家可以试着在某些时间段,将自己从这些现代技术中解放出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比如限制上网时间,家人在一起不看手机等等。
珍惜和忍耐不完美:现代技术使得我们更加注重对完美的需求,但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真正的完美,所以努力学会理解、接受不完美,并与之和谐相处,这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比如,不必要非得在某个期限之前做好一件事(拖延症除外);降低自己对外界奖励和荣誉的依赖性;不用外部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我价值等等。
限制感官通道受到刺激:我们经常会同时“享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通道的刺激,如果没有这些刺激,很多人会感到无聊、空虚。比如很多人就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实则过多的感官刺激会给人带来严重的焦虑。作者建议限制感官通道即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吃饭时就吃饭,看书时就看书
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我们以为只要夜间入睡,就意味着进入了放松状态,而事实上还有很多人会把白天的压力带到他们的睡眠中,影响睡眠质量。针对这个问题的建议:其一应尽量早睡;其二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舒缓音乐,比如我们的会员可以听樊老师讲书。
学会放慢速度:我们当前的文化往往强调速度,强调同时处理多重任务,但当我们处在快速模式中时,就会紧张不安,高度警惕,自然会引发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尝试放慢,比如开车的车速,讲话的速度,办事的速度,同时尽量减少一心多用。
不要拖延:有拖延症的人往往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才能完成任务,而这些刺激往往会产生有害作用,包括提高焦虑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一周中选定几天,努力减少拖延,并慢慢消除拖延作风。或者先找一些比较容易实行的任务,尽量不拖延,尝试早一点处理。(可以参看《终结拖延症》)
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如果我们不顾自身能力的限制,想竭力完成自己所有的工作,就会拉升我们的焦虑水平,甚至会引发疾病。有时候我们只要做到尽力就好,量力而行,不必强迫自己。
接受不确定性:人们往往容易在不确定性面前感到非常不安,高度焦虑,这是人的本性。而我们目前就是生活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它、接受它,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比如,你可以集中精力想象一下生活中那些值得你感恩的事情,通过这种训练,你能够以健康的、建设性的方式去看待不确定性,从而调整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
戒掉容易易怒的习惯:大量研究表明愤怒、敌对情绪与死亡率升高及老年相关性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发现很难完全克制愤怒,难以考虑给自己预留一些固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减少发怒,培养开放、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也可以参与慈善行为,做志愿者去帮助别人等。心理治疗、催眠治疗和愤怒管理小组在应对愤怒情绪上也卓有成效。
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不规律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焦虑、不适,一些身体疾病也源于不规律的生活。你可以制定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焦虑水平,放松身心!你可以保持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睡前作息习惯、饮食和锻炼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保持规律性和连贯性。
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好比肌肉,如果得不到锻炼,肌肉就会萎缩。为了防止心理舒适区缩小,我们应去做一些挑战来拓展舒适区,比如每天可以走不同的路线上下班,尝试不同的食物,听不同的音乐,读一本你不太认同的书等等。
让自己休息片刻:有时我们做事的速度太快,超出内心的承受能力,从而损害了内心的健康与和平。我们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适当休息片刻,调整自己的状态再继续,效果会好很多。
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如果我们的欲望得不到即时满足,我们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如果你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却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无聊,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你会做什么?在这些时刻,不要为了减轻焦虑而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比如,你饿了,那就比往常多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吃东西,也许会发现,你不是那么想吃了。
尝试放空自己:当空闲的时候,我们一般很容易感到不安和焦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于保持忙碌的状态。比如当我们排队、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会看手机来打发这一段空闲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尝试在一天中空出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慢慢来驯服原始生存本能。
多做体育锻炼: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让身体分泌足够健康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这对降低焦虑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锻炼形式包括快走、慢跑、爬楼梯、伸展运动或者参加团体课程(瑜伽、动感单车、普拉提、跆拳道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我们规避危险的心理不适区,防止生存本能被激发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处在这个危险的区域了,那该怎么办?
培养双重感知能力: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状态一般只有一个:高兴或者不高兴,快乐或者不快乐。但如果我们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感官体验时,就很容易做出极端反应。因此掌握双重感知能力,对这个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双重感知能力就是两种状态可以共存,不必为其中一种感觉而完全否定另外一种,比如你在家里看书,窗外有人吵闹,但这并不妨碍你专注于书中的知识。这其实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状态,即“内心平衡状态”
培养感恩情怀:感恩来自于大脑边缘系统,也是原始生存本能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影响大脑边缘系统对不适因素的体验。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缓解不适呢?记录下三到五个让你感激的事情或经历,比如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一次愉快的旅行、父母战胜疾病等,感受这件事情附带的轻松、温暖、心旷神怡等令人愉快的感觉。当我们感觉不适时,仔细回想那些感恩的事情和经历,感受这些事情带来的那种感恩的感觉。并将不适因素与除了焦虑和危险之外的感觉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