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的率真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读《世说新语》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令人感觉到就如小学生那般纯真,(可能现在的小学生也不会如此纯真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变成的交换,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华歆和管宁是同窗好友,有一天,他们俩一起在菜园里种菜,忽然地上有一块东西闪着金光,管宁继续挥动锄头,跟没看到一样。而华歆则拾起金子又马上丢开了。可见管宁根本不在意地上是否有金子,视金钱如粪土,而华歆的两个动作“捉而掷去之”,一“捉”说明他在意,潜意识里就要去捡金子,一“掷”有两种猜测,一种是确实是金子,但他捡来又觉得这不符合道义,为了表现自己不贪财,又把它扔掉了;另一种是捡来一看,不是金子,就扔掉了。无论是不是金子,华歆都有心动的那一念。当然这一幕被管宁看在眼里,明白得很。
又有一天,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豪车经过,管宁依旧沉浸在读书中,而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豪车了。回来后只见管宁把他们俩同座的席子割开了,并告诉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想起以前小学生时因为同桌不喜欢某一件事,就在课桌中间划一条“三八线”,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管宁后来成了隐士,而华歆当了大官,确实两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而济之
嵇康容貌才智出众,还娶了长乐亭公主为妻。司马昭曾多次征他出仕,可他每次都以醉酒逃避了。山涛是他的好朋友,山涛在离开吏部尚书郎官职时举荐了嵇康来接替他,嵇康知道后写了一封绝交书给山涛——《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因为山涛的举荐,他要与山涛绝交,同时他知道自己多次征招不仕已经得罪了司马昭,迟早会有杀身之祸,他也明白,即使自己与山涛绝交,但与山涛的交情还在的,所以最后还将自己的一双儿女交代给山涛,山涛也确实不辱朋友之托。
记得有一位教授曾经讲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三个层次,一看关系,二看交情,三看境况。有关系、交情到了、境况合适,所托之事就能成,三者缺一不可。嵇康与山涛的关系好,交情深,但山涛交给嵇康官职的境况是不可适的,所以嵇康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意思是我是怎样的人,你难道不知道吗?你怎么可以拿官职来恶心我呢?而嵇康临终托孤,则是三者齐全了。
嵇康的这封信写得很真诚,成为了千古名篇,而山涛的雅量也是值得后人所称颂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封信里的一句话: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一个真正的朋友,是懂你的,是明白你的追求,包容你的个性,理解你的选择,并能在适当的境况下全力支持你的,这样的知己何其难得呀,因此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