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延年益寿。为什么要养生?因为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词语了,也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主题了。
从前的黄帝曾问岐伯,说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还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呢,年龄刚过半百而动作都衰弱无力了,黄帝问这是由于时代不同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造成的呢?岐伯解释说,那些上古时代的人都是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再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生讲究方法,精神上要修养饮食起居上要调节,环境气候上要适应,体格要锻炼。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我有点),滥饮无度,熬夜暴食懒身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我没有),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我不是),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我不存在),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我始终谨慎),不善于统驭精神(我一贯保持),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了人生乐趣(我从不违逆),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我非常有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我尚未衰老)。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教导人们,对于虚邪賊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一定守持),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不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英,随便穿什么衣服都感到满意,社会地位不论高低都不相倾慕,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能够愉快地生活。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精神一守持,人就静,修身养性的关键词是心静,所以符合了养生之道。
人的生长衰老,还决定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满,精力旺盛,肾气衰竭,形体衰疲,牙齿头发脱落。肾气充足,气血经脉畅通,肾气衰竭,身体沉重,步伐不稳。
上古有个真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能够调节呼吸,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而没有终了。中古有个至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于与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与八方之外,他也可以归为真人行列。还有称为圣人的,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方活动规律,使自己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规则,在外的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内也不使形体因事物而劳累,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百岁左右。还有称为贤人的,能够依据天地变化,日月升降,星辰位置,以顺从阴阳消长和适应四时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养生是门学问,需要钻研且需要安静研究,生命的课题才是永恒的主题。
你属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还是除此之外的人?
201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