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下午,4-5岁的我在院子里玩,一只白色的大公鸡向我跑来,很快就飞扑到我的胸脯,居然能跳这么高,看来是要咬我的鼻子呀,幸好没被咬到。随着鸡的落地,我紧张的心也落下来了,于是开始踢、打、骂这只公鸡,公鸡很狡猾,咕咕咕地跑,我根本打不着、也追不上。反而引起一群鸡咕咕咕地满院子叫。这时公鸡的主人发话了,她是我家的邻居,一块住在四合院里。“别打鸡”,类似这样的话训斥过来,我一个孩子当然不敢跟大人顶嘴了,感到委屈、害怕。后来回屋子里告诉妈妈,原本以为妈妈会责备我,怪我打人家的鸡。最好的结果也是让我忍忍,没想到这次却为我出气,朝窗外邻居家方向喊:“你的鸡咬俺孩子,怎么就不能踢开了,你还欺负小孩”,邻居听到了,也回话,两个人开始了吵架,骂骂咧咧的,还好都只是动口不动手。以后有好几次是动手的。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唉,其实当时候我也没被公鸡咬到,如果不那么打公鸡就好了,只怪自己一时逞能。妈妈忍了就好了,哪里来的勇气跟人家争吵呀。本来另一个邻居就够挑事了,这个邻居相对不错的,怎么也会如此欺负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
所有的记忆中,早期记忆特别重要,因为它见识了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记忆的重要性在于可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影响。一些事情之所以深印在一个人的脑海里,是因为这些事情对自己而言,曾经非常重要。
对早期记忆的分析:
“我”能记住“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时候心情还是好的, 整体是幸福的、安全的。能够与公鸡对战,而并没有害怕、恐惧,说明有勇敢的潜质,也可能是勇敢的第一次尝试。也许是受到众人的欺负,但不能再遭受动物的欺负了,有了反抗之力。“别人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危险,人是不可信赖的,不安全的。”这样的信念也许就在当时产生了。所以我不敢主动跟人打招呼,说话、哪怕是去亲戚家。胆小怕事是当时候人们对我的评价,见人就躲在父母身后。长大后,担心同学欺负,结果真被欺负了。担心老师看不起,也真的被看不起了。知道现在,居然还有“老师喜欢这个学生,不喜欢我”、“别人不喜欢我”的感觉。同样,会认为别人做的事说的话都是好的、对的。自己的都是不好的。
吵架、争斗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害怕吵架,回避是解决的最好策略。在一生中可能都是如此。是的,我一遇到矛盾就退避三舍,不说话。软弱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如果对方非要吵架,只好应对,我会脸红脖子粗,心跳加速、体温升高,甚至说不出话来。
可能早期还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让她不相信母亲的保护能力,对母亲的保护有诧异。但是家人是保护她的,只是耐于力量薄弱,无能为力。
各位看客,你能从早期记忆中看到什么性格、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