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同时让改变发生在每位教师身上。今晚李老师从如何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可借助哪些方式快速实行?在推行中需在意关注哪些因素三方面进行了解读。伴随着这堂课的学习,我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呢?
1.学会倾听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倾听。学生的“倾听”是实现有效对话的前提。在课堂中,学生是否在倾听?他是不是目光注视着倾诉的学生,倾听他的内容,并自主思考,在思考中梳理提升自己的观点。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倾听的内容做出理解,他(她)说的话来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并进行比较,他所说的和我想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我有什么补充,建议,问题等等;最后作出评价,他的想法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还有什么建议?在说理由时,切忌笼统,模糊,抽象,越具体越细腻越明白越好。教师也要倾听,教师的倾听可让学生爱上学习。倾听是一种文化,教师在倾听时,要蹲下身子,放下教案,在学生陈述时不打断,不定论,有耐心;在倾听时,思考学生的发言与文本有何联系;和前面同学的发言有何联系;有生活实际有何联系;与以往的知识有何联系……
2.在倾听的基础上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协同学习有别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解决一个问题,强调学生之间的一致性;而协同学习是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的学习过程,它追求的是学生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强调每个人的自身提高,在相互启发下,完成问题的学习。
在协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敢说,能说,善说,合作,解决。敢说我不会,通过预习,提出自己要研究或不懂得问题;能说我不同,不重复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善有新发现,发现同学或老师的智慧思考方法;主动会合作,人人有任务,人人守规则,实现与同学的合作探究;能举一反三,这样做好在哪里?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做?获得认识发展并学以致用。
3.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包容学生,要有耐心,要等待学生的回答,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当学生出错时,肯定他的错误是对集体的贡献,正是他的错误给同学以惊醒,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是安全的,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形成伙伴关系倾听关系,才能与外界对话,他人对话,才能串联起来,协同学习才能发生,学习才能产生。
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从外在的方面来说,注意空间布局,时间的安排;实质上来说,培养协同学习模式;前提基础是创设安全的环境。
空间上:采取U型座位排列法,便于学生学习,对话去掉教师的中心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平等才能体现出来。在这里还涉及到分组,小组如何组织,搭配?在余老师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构建》中提到了小组如何组织,搭配?一般情况下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最为合适,可选择男女搭配,若没法组成四人组,可考虑三人组,若人数多了,可能会导致小组中的同学参与不进去。我深有体会,以前在划分小组时,有四人组,有五人组,虽多了一个人,可在检查作业时,我明显的能感觉到小组长的压力,还有就是个别同学被冷落,只是在那里当看客。另外,在搭配小组时,还应考虑到各个同学的能力,一个小组中最起码要有两个基础好的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带动其他组员,两人也能交流的起来。
时间上:变教为学,百分之八十的学,百分之二十的教。先让学生有一个自学时间,先依据核心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教材或其它学习资料进行自学,产生自己对核心问题的初步认识或产生自己的疑问,自学时间大约十分钟左右;接下来是协同学习时间,时间应超过整节课的百分之五十,只有这样,学生在协同学习中倾听,串联,返回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深度思考
问题上:聚焦核心。一是从学生中来,通过学生质疑,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或分歧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二是从教师中来,教师要把握学科本质,了解学情,并联系生活实际,提供有挑战性的,并具有讨论价值的核心问题。
过程上:化繁为简,简约而不简单,一张学习单,一个指向性的大问题,多个协同学习过程,不断地重复倾听,串联,返回。
另外,教师有主导者变为观察员。参与到学生中,聚焦学生的学习。观察真正的学习是否发生?怎样发生的?若真正的学习发生了,我学到了什么;若没有发生,为什么?怎样改进?真正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
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耐心,中间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不管怎样,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都应去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花点时间,慢慢来,倾听课堂幸福的声音,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