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掉下个林先生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
小熏最近喜欢听这首歌,车上基本快单曲循环了,手机的来电铃声也换上,歌声与歌词都弥漫着无奈的伤感。漠漠看着那阿拉伯数字跳动,一般陌生的号码,会让它多响几下,才接。
:“喂,是小熏老师吗?”
温柔的男声,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好听的,软绵绵的。
:“嗯,是的,哪位?”
:“我在书法室看到你的心理咨询,想加个微信,约个时间面谈。”
:“哦!”
小熏刚刚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证,于是在书法老师那儿贴了个免费的广告。有点偷笑,还真的有人咨询,正好,理论学习完,想要多一些案例分析呢!
:“好呀!你扫一扫就可以了!”
:“好”
太兴奋了,连名字也忘记问了,就挂掉了。
不一会儿,微信响了,有新朋友申请,没有介绍,应该是那咨询的人,习惯先看一下朋友圈,简单的一些分享,偶有几张旅行照片,好似在江南水乡,看来有点小文艺,还有一双儿女的照片,看来应该是个有幸福家庭的人,与是同意加好友了。看完了所有的朋友圈记录,也没有找到一张他的照片,不过也不奇怪,喜欢放自己照片的男人比较少,不像女生们,不是自拍,就是美食,或者各种秀,或真实或虚假,也只有本人最清楚了。不过但凡有朋友圈的,总忍不住会看看,多多少少,可以了解一点,这个是小熏的习惯,看完,大约可以脑补一下这个人的形象。
因为一直在翻看朋友圈,等退出来的时候,才发现那人已经打招呼了,呀,这么晚才回复,会不会不礼貌呀,好说也算是自己的第一个“顾客”呢!
忙回复一个“你好”
“小熏老师,你是书法老师吗?”
呀,这人肯定搞混了,以为我是开书法培训的,兼职做心里咨询。
“并不是,我在那学书法,与老师比较熟,贴个广告!”
小熏直吐舌头,像非法贴广告单,很是不好意思呢!
“哦,书法挺好的,我总是经过那里,一直想学,只是心太浮躁了,静不下来。”
“嗯,有空了,可以过来写写,确实有静心的效果。”
“好,我现在在出差,等回去了,联系你。”
“怎么称呼?”小熏想,总不能用微信那不懂的英文字母备注电话吧!
“我姓林,有电话进来了,回聊!”
哦,看来工作挺忙的,小熏把电话保存了一下,备注了一下“咨询林先生”
心想,他会有什么心理方面的事情咨询呢?工作压力?家庭关系?
其实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大多数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紧绷。其实国外这个很普及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心理医生。
小熏在一家私立小学工作,刚入校不久,分配在教务处,做学籍管理员,工作量不是蛮大,但是一般直接与领导对接,与领导关系还不错,正好教育局来文件,需要每校选3名老师去进修心理咨询这一块,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独生子女,离异家庭,隔代教育,叛逆期,一个压力大就跳楼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上级也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要把心理咨询这一块,重点抓起来,要多培养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小熏本对心理学有点感兴趣,也喜欢集训的生活,生怕名额有限,选不到自己,还专门跑领导那里求了个情,但后来发现没这个必要,很多有家庭的老师,其实不太喜欢参加这样的进修,又没个补贴什么的,家里的孩子安排不过来,带主课的老师们也忙的没时间去,于是领导做了个顺水人情,让小熏去参加了。
培训了三期,就考试了,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考证了,把重点背一背,基本可以过的,证是拿到手了,算是可以执证上岗的意思了,可是心理这个学科,还真不是有证就可以做的,需要好多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呢!越是系统的学习了,越是觉得这个深不可测呢!看来是需要在这条路上,慢慢摸索了。毕竟是与人打交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呢!
小熏的校领导,还是蛮重视这个事情的,专门装扮了一间心理咨询的教室出来。在三楼的最拐角处,安静,明亮,通风,放上一些绿植,墙壁上也画了一些温馨的画,很是舒心。与小熏现在的办公桌正对面,刚刚好看着,有人咨询,小熏立马可以过去接待呢。领导还真是用心了。不过孩子们太小,对这个不太懂,还没有一个人咨询。小熏除了经常拉身边的朋友做下分析,完全得不到练习,眼看理论与实际脱轨了,于是小熏想,或许到社区做义工,免费咨询。怎么样也要多积累案例呀,后来练字的时候,与老师谈起,才有了贴免费广告的想法,光有理论,一个人都不接触,那谈什么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