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到今天,终于把王阳明传记读完了。以上四句教可谓阳明心学的精髓。由于我的哲学修为尚浅,无法深入探讨儒家心学的思想内涵。只就阳明子的一生阅历来看,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王阳明的幸运
通过科举,走上了士人追求的仕途,能够施展心中抱负。
屡遇奇人,且都很投缘,接触到了当时最顶级的思潮。
老来得子。
屡次平叛,皆能大胜。被封新建伯,实现了士人的终极梦想。
在有生之年,就能广开学堂收徒讲学,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社会的重视。
身后不久,其牌位被迎入孔庙,获得了儒者的最高荣耀。
王阳明的不幸
身后家事起风波。由于王阳明只求我心光明,万事从心出发,所以家事的处理可能不是他的本意。
之后阳明心学的门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屡建奇功,但一直倍受朝廷猜忌。
心学思想没能在生前被朝廷承认。
王阳明的启示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阳明子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面对无数种充满诱惑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条路来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呢?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先致良知,破心中贼。我们要先通过学习,认识社会公德是什么,它要求我们该怎么做,以将心中的杂念祛除。
有了良知的基础,我们还要知行合一。将内心的认知反应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比如,就社会公德而言,贪污肯定是令人不耻的。等你进入到公务员的行列,你选择随波逐流,加入贪污腐败的行列,这说明你的意念不够坚定,导致你向外追求,以实现自己的私欲为首要目标。
如果修为足够,我当然可以以良知为自己的行为准绳,保持清廉的作风。这样,你可能被孤立,遭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但是,做正确的事情,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明知其不可而为之,从来都是儒者的行事准则。只依据内心的原则做事而不计成败,只要我内心认为自己是对的,我就能心安理得,别人的看法,关我什么事。
如果我一开始就错了呢?比如我内心就认为危害社会是对的,那我也要知行合一了?
这应该就是曲解阳明心学的典型例子。
既然你知道阳明心学,就要认真领悟它的要义,掌握良知的涵义,此后才能用心学思想指导你的行动。
危害社会,显然不是良知的涵义。
知行合一,也是有很多层次的。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像阳明子那样行事。但我们的良知是一致的,再加上我们不断去实践,知行合一的内容会不断丰富,以致一生。
当我老了,头发白了,能够从内心说出一声,我心光明。
足矣。
以下为精彩书摘,供你参考:
《王阳明:一切心法》下册的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