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 之三十一
这几天一直说集体备课问题,下面用最后的一天时间说一说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思考。
1. 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在实施集体备课的五个环节中,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深入地钻研教材,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集体备课就如同空中楼阁。当前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都是新选的课文,即使是老教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体现课改新理念,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2.集体交流研讨制度一定要健全。这是集体备课成败的关键。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切忌走过场,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3.“二次备课”要落实,要强化教学反思。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和补充,或批注、或圈画、或删改,绝不能随便地拿到教案就走进课堂。学校要加强“二次备课”的管理和检查,加强“推门”听课。上完课后,要及时地记下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写好教后记,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教育艺术的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4.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案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紧紧相扣。但课堂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二次备课”后的教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师要尽量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民主,而不是拘泥于教案。这样,课堂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出现无法预料的精彩。
5.树立大备课观。有人一提到备课,马上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这是对备课的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有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我在用一生备课”。可以说,备课的外延已经等同于生活的全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使自己成为个智慧型的教师,让课堂充满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