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善于学习的人,不仅仅是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更是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思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接触认知天性之前,我阅读过的关于学习类的知识是《刻意练习》、《终身学习》,我相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而言是受益终身的。对于这两本书我检索了我脑海里的记忆,大概内容如以下:
1、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任何技能,天赋和智力是一部分因素,但成为专家级别的关键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反复练习、发现错误和改进,这个说法贴近大家所熟知的一万小时理论;
2、每个人都要有成长性思维,要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能力和认知,以及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成长的,从而避免陷入很多沮丧、失落、抵抗和消极的处境。
为什么我在讲《认知天性》的开头提到了这两本书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关于学习类的书籍,更因为在学习这本书后我深刻意识到《认知天性》里面提到的观点是符合我自身的情况的,并且本书的观点跟上述两本书的观点有冲突也有统一的部分。
冲突
重复简单的练习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只能带来短期的记忆,给你一种掌握学习的错觉。
统一
我们要拥有成长性的思维;练习的过程中要得到正确的反馈并纠正错误。知行合一,只有实践后的反馈才能指引我们的下一步学习。学生除了上课学习之外,需要通过测验和考试的结果作为反馈,以修正自己的学习。
学习误区
成功具有偶然性,正如幸存者偏差,成功的经验不一定有用所以大多数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而失败必定可以带给我们经验,但是这个经验一定要多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失败是成功之母。
误区一:划重点,做笔记
文中提到一个例子,每个人身边都会有A同学上课认真,并且把笔记和重点做得十分漂亮,可以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而B同学书本几乎是新的,考试的时候B同学的成绩却比A同学好。排除智力和其他因素,文中提到这个例子是想表达,认真听课、划重点和做笔记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方法,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会带来一种掌握了知识的错觉,从而影响了你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判断。
误区二:集中练习,重复学习
反复的学习一门知识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大学的时候,荒废了一个学期的我们。在临考前疯狂地“预习+复习”将要考试的科目,可能结果是很多人都能顺利的拿到一个及格以上分数。大家都觉得迅速有效的掌握了这门课程,其实不然,重复练习带来的是短期记忆,当我们放下这些知识不再进一步练习后,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后会迅速的忘掉这些知识,这种状况并不能称之为掌握知识。
误区三:轻松地学习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如果句子流畅通顺,那么我们的阅读就会轻松点。此外,在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马上再阅读一遍也是一种轻松的方法,诸如之类的轻松方法都会给我们制造出一种顺利掌握了这门知识的感觉。为什么说轻松地学习是一种学习误区呢?因为比起测试、做总结、建立思维导图等方式,这些都是比较轻松的,而越轻松的方法学习效果越差。学习的过程伴随着艰难才是常见的事情,因为我们要掌握一门我们以前不懂的知识,意味着我们要创建新的记忆和认知,并将其熟练而长久地印刻在大脑里,方便随时调用,这种情况下学习很难感觉轻松。所以学习的过程中,花费的心思和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
正确的认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学习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才能让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以下列几个重点:
1、学习的过程中,花费的心思和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
2、人的智力是可以随着努力而有所改善的。
3、成就的高低、对知识的掌握更多地受到信念、学习方法的影响,而不是智力。
4、很多名人的能力或才华,背后是数千小时或以上的学习付出。
5、记忆是重构出来的,并不可靠。
6、焦虑等负面情绪会给学习制造困难,这种困难不能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
7、挫折和犯错是纠正我们学习方向最好的工具。
8、学习的三个步骤:编码、巩固和检索。
到这里可以回答一下为什么我在开篇提到了《刻意练习》《终身学习》这两本书,因为过去了两个月左右,我对这两本书的记忆只剩下了这么点,我原以为我已经掌握了这两本,实际上,这是我的轻松学习给我制造的错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与书本的距离,就算我们买下了这本书,甚至我们翻开这本书细细阅读了一番,这也不代表我们拥有了这本书,我们拥有的这是这本书的载体部分,要像拥有书上的知识,我们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推荐的学习方法
1、检索性学习
检索性学习提倡检索大脑里的记忆,建立深刻的记忆连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授完课之后,相较于让学生自己翻书复习,让学生花个10分钟独立思考下自己掌握了什么知识,学习到了什么。也许很多人2两分钟后就写完了,但是也要坚持完10分钟,因为即使没有得到答案,在检索过程中会深刻的意识到自己记得什么,不记得什么,从而提高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并且大脑在检索的过程中也会加深记忆连接,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检索性学习是高效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环。
2、测试
这里的测试不是为了要给大家做个排名,这里的测试是为了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进行知识检索,加强学习效果。大家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不计其数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很多案例说明,通过测试、自测能极大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原因就是在这过程中我们反复使用了检索性学习,为了达到检索性学习,测试时要避免在思考前观看答案。测试可以归类于给学习制造合意困难,恰当的困难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3、间隔学习
学习完一个知识后,一定要间隔联系,在经过几天或者一周后再次使用检索性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4、多样化学习
在复习的时候,尝试多种知识一起检索性练习,思考不同的角度,有助于连接不通的知识,加深学习印象。
5、细化
细化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比如: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构建思维导图就是一个细化的过程;把知识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联结起来也是细化的一种。比如当我在给新的工程师讲解什么是企业级无线网络集中转发的概念的时候,我会形容这种技术相当于让你的手机连接在中央控制器上,而不是连接在AP(access point)上。
6、总结
知识是外在世界的事物,学习知识如同盲人摸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学会在外面的知识内在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认知天性是很好的一门入门学科,但是并不是学习的全部。认知天性的核心是采用正确的方法深入了解知识而不被桎梏,重点是正确的方法,通过对知识深入了解后,将知识跟已有的认知结合在一起,建立紧密的联系,做到活学活用,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