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上映也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吧,作为一个伪哈迷我还是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写关于《格林德沃之罪》的文章,大概是想多看看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吧。
不出意料,相比《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评分明显降了好多,从这部电影上映开始,网上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收集了一下网上的评论,发现大家给这部电影低分的主要原因是——“观影门槛太高”。
看过《格林德沃》的朋友们都知道,虽然这部电影依然讲的是“神奇动物”,但是动物们的故事越来越边缘化,真正的故事主线还是格林德沃与阿不思·邓布利多的那场大战。
之前罗琳阿姨说过《神奇动物》系列一共有5部,大概是为了引出格邓之间的大战,所以第二部的故事主线开始慢慢脱离第一部的“哈利波特式风格”,即介绍整个魔法师世界,引出这样那样酷炫的魔兽,然后道出一个男主角和胖子追神奇动物的简单故事;也不像哈利波特那样关注主角的成长、身世、经历。
这样的操作就像看《哈利·波特》时,直接跳过中间6部电影,只看第一部与最后一部,你搞不懂为什么哈利·波特能打赢伏地魔,甚至连伏地魔是谁都不知道。带着如此多的疑问观影,又怎么能看得畅快看得过瘾呢。
而对于《格林德沃》好像就是如此。比如,当霍格沃茨出现在荧幕上,以及《哈利·波特》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周围的人包括我都激动地喊出了“哇~”,而这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正在向他的朋友解释着为什么大家会这样。
因此网上流传出了一份《格林德沃》观影指南:你需要熟读《哈利·波特》系列原著小说并看过电影+看过《神奇动物在哪里》,才能看懂《格林德沃》。
要知道光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就有8部,更别说一些电影里都没拍出来的细节还得去从7本原著小说里找,花这么多时间只为了看懂一部电影,门槛确实太高了,所以这也是导致大家觉得《格林德沃》看不懂、剧情乱、人物杂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一个只刷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没读过原著的伪哈迷来说,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神奇动物》系列的,虽然电影中依然有一些梗没看懂,但总体来说这次罗琳阿姨塑造的成人魔法世界我还是很喜欢的。
如果说《哈利·波特》作为儿童文学,在我们充满幻想的青春时期给了我们一个单纯的魔法世界,让我们知道只要你够勇敢就可以创造奇迹,那《神奇动物》则带给我了我们一个复杂且略带黑暗的成人魔法世界。
我并不觉得这两者一定要分出谁高谁低,相反我觉得《神奇动物》更像是罗琳在告诉成人的我们:即使成人世界充满着复杂与黑暗,也依然有魔法可以拯救这一切。
以前看《哈利·波特》时,身为麻瓜(不懂魔法的普通人)的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收到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拥有一根属于自己的魔杖。现在看《神奇动物》,我更期待有一天能收到霍格沃茨的通知书,因为成人巫师的魔法简直太厉害好嘛!
所以,我并不觉得《格林德沃》的评分不好是编剧罗琳的锅。对于JK·罗琳脑海里的魔法世界,不管从《哈利·波特》还是《神奇动物》都能看出魔法体系的庞大。如果说《哈利·波特》是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最初的魔法世界,那《神奇动物》就是罗琳为成人的我们创造出的另一个魔法梦。
股神巴菲特说过:“生命如同一场电影,我可不想中途睡着了,错过了精彩的片段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你要找工作,你一定要选择去做如果你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会做的工作才可以!”
从1997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推出,到2016年,罗琳宣布不再继续写哈利·波特的故事,19年间,罗琳一共创造了《哈利·波特》系列书籍7部、系列电影8部,哈利·波特相关小故事12个。
罗琳是名伟大的作家,她成就了哈利·波特,当然,也是哈利·波特成就了罗琳。可是在这之前,没人知道这位“英国有记录以来最畅销和富有的作家”,在多年前还是一位生活窘迫、需要接受政府救济的贫穷单亲妈妈。
而她完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灰姑娘”,到成为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只花了5年时间,而在那些贫困潦倒的日子里,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正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写作。
JK·罗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喜欢写东西 。用她自己的话讲,“当我意识到书是人写出来,而不是自己从地里蹦出来的时候,大约五六岁的样子,我就开始写一些奇幻故事并念给妹妹听”。
1990年,她25岁,当她坐在一班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延误了4个小时的火车上时,一个在巫师学校念书的男孩的故事在脑中迸现。在火车误点的这4个小时里,她没有笔,只能坐着思考,在脑子里勾勒所有的细节。她一到终点站,就开始动笔写作。终于她在1995年用一台老旧的人工打字机完成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原稿。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第 14页中,有这样一句预言:“哈利·波特将会成为一个传奇,量然今天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是有一天,会有很多本关于他的书,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小孩都会知道哈利 ·波特这个名字。”而这句预言也最终成了现实。《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畅销全球,成为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同名系列电影也成为电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系列电影之一。
在美国著名脱口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采访中,罗琳说过:
“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其实我对自己很多能力都有怀疑。但是有一点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也没有动摇过,那就是我知道我可以讲故事,从我知道书是人写出来的那一天,我就知道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了!我知道我要成为一位作家。”
所以从五六岁的时候,罗琳就开始大量写作,一直到今天。
她的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对于写作的渴望,是她可以写作并出版7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原动力,也是她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种原动力来自于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最核心的地方,所以它根深蒂固,不会受到环境变迁的影响,也不会被贫穷和挫折摧毁。
所以我们常说“保持初心很重要”,因为初心也是一个人的原动力,那些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初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原动力。
在几个月前,我读过一本叫《非凡之道》的书,作者Sally王静也是JK·罗琳的读者,在书中她引用罗琳的故事写了一篇如何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文章。
有些人很幸运,他们很小就找到了自己的原动力,找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和该走的路,比如说乔布斯,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很迷茫,稀里糊涂地在消耗着自己的人生。如果至今我们还很迷茫,没有找到自己的原动力,怎么办呢?还有没有可能找到它呢?
Sally王静以“爱情”和“才华与特长”作为比喻,为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写到:“像爱情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的原动力,或者某些人称之为的‘使命’,是会像闪电一样击中我们的。这种找到自己原动力的人也非常幸运。”
还有些人寻找原动力的方法是追随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尤其对于某些行业来讲,这种一技之长的突兀性会更加明显。
比如艺术家、摄影师、音乐家、物理学家、科学家,比如二战期间破解德国著名密码系统Enigma的艾伦·图灵。从双向选择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才华与特长,和这个人的原动力是相辅相成的。原动力总会通过这些才华给我们一些微妙的暗示,当这种才华得到展示、关注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在情感上面感受到。当一个人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时候,他/她一定会在听到美妙音乐的时候,或者创造出音乐作品的时候,感觉到那股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喜悦。
对于我们自己这种情感上的波动多关注一下,我们自然会对自己的原动力有所了解。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动物,对于这种好的积极的情绪多留意一下,对于造成这些情绪的原因和场景多关注一下,这是找到我们原动力的一个方法。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很多人不甘心,一直都在寻找,一直都没有放弃心中的那点火花和希望。
而关于“原动力”和“初心”,Sally王静在文中所写的并不止小肯说的那些,她很全面且具体地告诉了我们“原动力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东西”,而如何找到自己的“原动力”和“初心”,也许你在《非凡之道》这本书中能找到答案。
《非凡之道》的作者Sally王静作为一个旅英16年的海漂,一个在英国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的职业女性,一直对房产投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这三个话题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实现从平凡到非凡的突破。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Sally王静大胆地设定了一年的计划:前8个月走访6位英国房地产业赫赫有名的大咖,后4个月沉淀总结。
因此,本书相应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与6位英国顶尖房产大咖的访谈实录,通过6位大咖的故事与他们的交流,从而剖析出了6道从“平凡”突破“非凡”的成功感悟,这6位大咖包括:
保罗·怀特先生,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余年里,一手操作了65亿英镑的房产交易。
托尼·皮德格利,英国现在最大的开发商之一,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给英国创造26亿英镑的经济收入。
大卫·罗素先生,30岁生日实现了15岁的誓言,身家1000万英镑。
尼古拉斯·考威尔,不仅操作了上亿英镑的房产交易,还成功度过两次英国房产大萧条时期。
保罗·亚当与沙姆·德·弗兰德,流水线上有1500套的住宅房单元,总价值为14亿英镑。
书里的第二部分则记录了作者的感触和领悟,这些人之所以走到今天,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突破,这其中的奥秘看似非常简单,却万分有力。
这本书也是由全球奢华房产杂志Abode2主编Laura Henderson、国际白金奖获奖人物纪念片《单声》主人公单声、英国勋爵David Evans、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金旭联名推荐的一本书!
所以,这本书适合所有心中有梦,不甘现状,渴望成长,对于事业和人生不停思考的人。
通过这本书,相信你也能找到一些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今天一直在聊的“初心”。
就像Sally王静在书中所说:
原动力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东西 ,如果我们找到了它,己经非常幸运,一定不能忽视它,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赋予它足够的时间和关爱,因为它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为它冒险和给它一次机会。找到了原动力,如果你还能够做到定期地收回来,定期回顾和反思,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日 互动
Q:你曾经的初心现在还在坚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