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交流,切实推进高效课堂,共同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转变的新思路,新方法,2019年12月4日,核心教学第五教研组组织开展了语文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我校领导及部分语文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第一节课是由王艳杰老师讲授的《带刺的朋友》。
王老师的这节课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因文而教,教学有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
根据这一特点,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二、因人而教,突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因势而教,层层推进。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10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而后又引导学生看视频,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徐超主任的《父亲树林和鸟》上得更是精彩。徐主任教学经验丰富,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他的课堂轻松愉快,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度高。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是徐主任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重点运用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解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并感受人鸟亲如一家的美好情境。
徐主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例如,他抓住重点句“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引导学生对重点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三个词语进行品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从而道出这三个词语说明了父亲观察的认真细致。
接下来品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和 “‘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他主要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等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鼓励学生读出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最后,在引导学生“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这一句话的时候,他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本课的情感之后,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这充分展现了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两位老师讲课思路清晰,环节安排合理,都较好的完成了授课任务,从中可看出两位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并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评课议课环节,大家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如:教学语言怎样才能更具有亲和力;怎样变换不同的读的方式,让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怎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等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艺术无止境,我们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
任主任、侯主任、郭副校长、闫校长等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