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 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爬山随想》
时隔多年,我回到家乡。秋色旖旎,我和父亲一起来爬大桅尖。
大桅尖是海上云台景区的最高点,那里有个白色的半球体建筑,说是军事雷达站。我是看着这座白房子长大的,五岁、十岁,直到十八岁离家去外地求学。还记得我用稚嫩的童音问爸爸:“爸爸你说里面有人吗,他们在做什么呀?”爸爸自然是耐心对我,努力用儿童化的语言为我娓娓道来。爸爸是物理老师,他也喜欢反问我,比如:“为什么这个雷达站是白色的呢?”“因为白色好看?”听到我的囫囵话,爸爸乐呵呵地笑了。
小时候爸爸一直会带我爬山,在攀登的过程中,我有数不清的问题。这是什么果树?为什么栗子外面都是刺?为什么蹲下来狗就会跑开?为什么上山容易下山难?孩童的好奇心在山中弥漫,问题连着问题,我一天天长大。
都说人小时候爱发问,除了问自然,我们还喜欢问“人伦”、问“社经”——为什么田田不理我了?为什么铭铭有零花钱而我没有?为什么喆喆没有爸爸?为什么路上那么多要饭的?孩子是单纯的,脸上也藏不住事情,我们有什么疑惑,就直白地问出来。不问怎么长大呢?长大就是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
直到有一天,长大的我们开始重结论。就像爬山一样,小时候爱发问,关注路上的花花草草,到没到山顶不重要。长大的每一天,需要勤勤恳恳,需要心思细密,抵达山顶与否变得很重要,因为成年人有其对生活、工作、家庭的责任,许多东西经不起折腾。
重结论一定程度上是掩盖了对过程的追求和对体验的关切,有些人对此觉得很担忧——幼时的好奇心、探索欲多宝贵啊,成年的人生也需要生疑和求索,太重结论容易带来失衡的急功近利。有些人则觉得这样的转变是正常的,这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人生讲究顺势而为,在风险规避和目标导向的成年人世界里,重结论是理智之举,是成熟的表现。
人长大后响亮的发问是少了,但内心的叩问和砥砺不曾缺席。重结论不代表忽略发问,问题总能把我们带去更深、更广处。
几个钟头后,我和父亲终于来到大桅尖峰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喜欢发问也好,看重结论也好,人生还须向上、向上、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