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
当故事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难分难舍时,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的人们的约定俗成,而是使意脉过分清晰,它的语序以过分完整正常,而是意义分明确,而导致,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
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使诗歌语言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风,沈约,刘慧等人的“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镳,逐渐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过程。因此,从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向更新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
大家不断的对习惯了的语言形式进行改造,他们追求意象的密集化,尽可能少用虚字,他们追求自己的错误中尽可能的使句式变化,他们追求音律的错杂错,在句内句间,甚至双句间寻求对称,而参差的声韵效果,逐渐把诗歌语言和散文鱼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诗歌的省略与错综正是构成了这一形势的重要内容之一 。
实际上诗人的思维之流是没有变的,变的是语言形式,而语言形式的变化中首先是省略,其次是词序。使原来依次呈现的直线过程变成了平行呈现的叠加印象,而怎样叠加怎样组合走完全凭读者的审美经验,这样的诗句例子很多,特别是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给人予很多的视觉印象,很多的理解 。所以这样的平列错陈的视觉印象使读者更贴近诗句中的自然境界,理解的歧义则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白!诗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与朦胧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