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内在动机》第一部分,我一直在想的是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有几点感受和困惑。希望与大家分享。
第1点,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是否先通过控制的方式让小孩养成习惯,打好基础,然后再通过引起兴趣的方式来激励他会让他在学习的路上更顺畅。中国毕竟竞争非常激烈,不是所有东西都能从兴趣出发的,除非跳出中国的教育体制。
第2点,让小孩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获取“我做的很好,同时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的感觉,也有助于他内在动机的形成。每一次,小孩在寻求表扬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的去表扬他,获得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就是他们的奖励。
第三点,父母作为优势方,在制定一些规则的前提下(比如说行为问题是不可以犯的,在用完笔或者看完书之后应该把笔和书放回原位),应该支持小孩的自我,然后鼓励小孩实现自己的自我,做他们最好的自己。
第四点,有些时候父母也不是什么道理都懂,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跟小孩作探讨,探讨的过程也是一个父母解释自己观念的一个过程,然后让孩子在探讨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自我选择的权利,这样的话,探讨出的结果,他们会更加愿意去遵守。。
第五,追求体验,不要追求看似美好,但没有价值的结果,体验和过程要来得更有意义。人的能力不是体现在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体现在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上,为了产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必须自己有主观能动性,这是长期影响孩子,人生的关键,不要鼓励或变相的使孩子关注短期的表现而放弃长期的价值。
我也有困惑,第一点,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人精神面貌都很好,《内在动机》更多的是关注西方的现实,需要自由和民主,中国人被洗脑后好像动机也很强。那是不是中国人的内在动机会不一样?孔老夫子的思想是什么样的?
第二点,国外毕竟人少,资源丰富,没有哪个父母是不想让孩子自由和自主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中国的现实是今后孩子追求自由,生活上的其他需求怎么保障?有条件当然好,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第三点,在成人世界里,客观来讲大多数站在优势地位的人他是不愿意或者说是没有时间去帮助站在劣势地位的人的。中国是强势社会,你去帮助别人了,权威就崩塌了。
我可能太悲观,我们的体制决定了我们很容易走极端,领导是中庸的,没有问题,但是人民是很容易被忽悠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崇拜金钱,金钱的激励作用比西方强很多。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追求更多的东西,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