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那些曾经被批判过的小资情调也随之而来。何为小资?就是你愿意费尽周折从日本捎回一件心仪的产品,哪怕它仅仅是一个马桶盖;就是你愿意从东城去西城喝一杯咖啡,哪怕你需要为此费尽半天的周折;就是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一件哪怕是不起眼的事情,从而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体验。说起小资,我首先想起来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张爱玲,那浓郁的旧式大家庭氛围中飘出来的精致劲儿,是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的。但那毕竟是一个慢节奏的社会,在现在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是否可以通过这种小资情调拯救?看到一个新闻说上海马拉松十年前刚刚举办的时候,报名人数常常不足,主办方不得不通过发衣服这种噱头来吸引参赛者,但是近两年报名参赛马拉松的选手爆增,3.8万的参赛名额,报名的选手早已经超过了10万人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通过抽签来决定参赛资格。有评论说马拉松的盛行是中产阶级崛起的一种信号——有钱、有闲,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但是除了兴趣之外呢,似乎表象之下还有一个人对信仰的追求。单是跑步还算不上是极限运动,但是对于马拉松如果没有系统的训练,没有对超越自己身体极限的信仰,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2、
劳动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手段。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劳动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那么人们就把旺盛的精力便用在了更耗费精力的事情上。对于一个出身农村的人来说,对小资的认识就是在中学时候读的张爱玲。记得那时候看《沉香屑第一炉香》,看《倾城之恋》自己如何都理解不了为何要为了所谓的门面而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才知道,有些情调一旦养成便很难改掉,这大概也就是古人说的“有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到张爱玲,不得不提与她齐名的苏青。了解苏青是从《结婚十年》开始的,朴实而生动的文字让你深刻感受她就像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喜欢看书,尤其喜欢人物传记,越纪实的越好,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好。因为人生很长,有人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其实人生何止是一场,有可能是几场的马拉松,跑到最后不仅看实力、运气,关键时刻的判断力,还要看一个人的最终追求和信仰。所以对于还继续前行的人来说,你很难评判他现在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就像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一样,你要看最终尘埃落定,这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选择。苏青一生都在积极的入世,经历过民国,日伪时期的上海,还有新中国。任何一个时期她都用顽强的生命力去“活着”。我想,认真努力的“活”已经成为了她生命的一种信仰,即使她最后的结局并不是世人公认的“善终”。
3、
人这一生会面对很多次的选择,许多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有人愿意花时间去享受“小资”的情调,有人热衷于挣钱要用财富衡量自己的一生,有人终生劳碌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有人却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淡淡就好。看过了历史上这么多人一生的故事,你会越来越发现,所谓生活就是你的信仰,你信仰什么,就去追求什么,追求什么一定会在另一方面失去什么,但是为了信仰和你终其一生要追逐的梦,即便失去了什么,你也要昂头笑着说,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