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罗辑思维《王阳明的心法》
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把罗辑思维最新一期的王阳明看完了。对心学的理解,增加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知和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选择!
下面对自己学习到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
- 封官进爵那些事儿: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等级,王阳明凭什么封了一个伯爵呢?因为有军功,他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 中国历史上面有两个半完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王阳明,剩下半个,是曾国藩。
-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学的一个分支
- 两条君子之道:向外求圣贤,向内求诸己。向外求圣贤这条路径我们都是比较熟悉的,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么一直成长过来的,这个路径的本质叫向外求。就是利用各种各样我们生命当中遇到的东西,不断地像雕刻刀一样雕刻自己,最后达成那个人格目标。还有第二个路径,就是向内求。王阳明是这样想的,孔子是圣贤,我不是呢?他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他是圣贤,我不是呢?区别在于,我本来也是圣贤,但是我的内心被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给污染了,用佛家的话来说叫贪嗔痴慢疑。向内求,跟自个儿的内心较劲,把这个污染物剥离开来,我此心就大放光明,我就也是个圣贤,也是个君子嘛。
- 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王阳明的心学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像是,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因为这是纯粹的精神性的信仰活动,我不需要通过教皇或是罗马教廷这个中介。
- 良知与认知升级:一切固定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被亵渎。原来选择少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靠什么血缘关系,什么社会层级,这些确定的东西摸着往前走;但是当一切都要烟消云散的时候,除了自己这颗心,自己的良知,自己的认知升级,我们还有什么能考得住的呢?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对我们这代人提出的最大命题。
观影:七月与安生 (2016)
今天晚上喝了一点酒,头有点晕,不然我计划去学习英语的,今天我报名参加了李笑来在一听平台上为期一年的把英语用起来的课程。在这样的时候,状态不好,我提前把自己的方法方式安排好了,去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之前看过一部分,但是兴趣不大,也没有继续往下面看。
没想到,到了故事的结尾,我感到了。故事设计还比较的巧妙,两个人交换了人生。一开始,七月和安分,而安生这比较喜欢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夹在这个故事中间的是一个叫做家明的人,两个闺蜜之间情感的波动由这个男人所导致。经过了生活的磨难,七月开始向往安生那样的生活,而安生发现流浪不是一个办法,开始有了一个家庭。
令我吃惊的是,周冬雨的演技进步了许多,这部戏她演得蛮好的。 另一个让我没想到的事情是,这部电影的音乐是窦靖童唱的,这个女孩说出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有态度,没有刺”。
这部电影,让我对人性加深了一个认知: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人性是复杂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