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孩子的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行为习惯最佳时期,但是如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却往往被家长和教师所忽视。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情能有目标,能主动学习那些看起来有用的知识,能为自己的纪律负责等等,但这些都是最后呈现的结果而不是行为习惯本身。
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为行为习惯定义的: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理清以下三点。
一、行为习惯本身无好坏,但是所起到的作用是有分积极和消极的。
习惯只是一个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动化行为,就像是巴甫洛夫的狗一样,训练之后一听见铃声就会分泌唾液。铃声与狗分泌唾液本质上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是通过一块肉就达到了一听见铃声狗就分泌唾液的现象。我们能说这个行为习惯有好有坏吗?不能。但是在不同的场景里随着当事人的经历不同,单纯的条件反射也会被赋予不同的独特意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发现本无好坏的行为习惯就会对自己、对他人起到不同的作用,或积极、或消极。这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自己所做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我们往往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却没有相他们证明不同的做法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没有体验怎么会知道呢?就像是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梨如何的好吃,如何的诱人。听的人会流口水,但是让他描述梨如何好吃,他会怎么说呢?他没有吃过,他不知道啊。但是让他吃过梨之后,他就能更加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梨怎么好吃。
同样的。孩子没体验过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他就不会把这些后果当回事,没有刺激没有记忆,一直在温室里当花朵的孩子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行为只是行为,行为本身并无好坏,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才会让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为。
二、行为习惯的本质是选择。
行为习惯不仅仅是表面所呈现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更是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当早晨上学时学生没完成作业,这个时候学生学生会怎么做呢?A、告诉老师忘在家了;B、主动坦白作业没有写完。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了A,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心里觉得选择A对他们最有利,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避免自己因为这件事而受罚。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其实都是一种选择,选择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下意识的分析就会直接做出一个选择,而这样不假思索的选择甚至是行为就是我们所谓的行为习惯,只是我们并不自知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选择。
但是我们往往忘了一点,或者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忽视的一点就是无论哪种选择做了什么样的行为最后都是要由“我”来最终负责的。现在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看起来有偏差就在于他们把选择权都交给了父母、老师,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反而觉得自己的行为都是应父母和老师的需要才进行那些行为的。于是他们在心里认为改为这些行为负责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父母和老师。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源于现在父母和部分老师自己的选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生出人头地都是我们给予学生的美好祝愿,但是一旦这种祝愿变得强迫而执拗的话,就会发生这种责任主体发生偏差的事情。
一切行为习惯都源于选择本身,一切选择都来因为趋利避害,一切趋利避害的选择都是需要负责任的。所以无论怎逃避,该负的责任都迟早要负的。
三、行为习惯是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有句俗话说的是“三岁看老”,意思是看这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知道这个人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在发展心理学中也提到过六岁以前大部分的思维模式已经养成,后来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六岁前所培养的。除了那些源于人类集体潜意识的选择之外,六岁前所经历的事件会影响人的一生。
之后的行为模式会不断的重复、强化、再重复、再强化直至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而到了行为习惯这个程度的时候所做的行为就来当事人也会忘记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只是时候反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孩子都是无辜的,因为行为习惯出现的时候,大脑一般都处在自动挂机的状态中,当事人也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当然,做了就是做了,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在有了以上三点认识之后,我们是不是能对行为习惯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会使得我们在修正孩子行为习惯的时候更加的心平气和,更加的有耐心,因为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是在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毕竟世界那么大,但是看见的都是自己。
参看“百度百科”中行为习惯准则的有四十条,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把四十种行为习惯一下子都养成,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看到这样做是有好处的,这样才会不断强化孩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这样的行为习惯会得到这样的好处,那样的行为习惯会得到那样的坏处,长此以往,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有好处的行为习惯也会印证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落实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有些我们公认的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自身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所以他们会观察周边的事物,并在自己的内心中作出判断。举个例子,当我们带着孩子闯红灯的后出现的那种防松和喜悦的表情,就会告诉孩子闯红灯是对的,那么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记住闯红灯是可以的,那么在以后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虽然孩子也会认同要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实际上到了十字路口的时候,孩子的心里并没有要按红绿灯的指示行走而是选择了更便利的闯红灯。多少次看到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而家长硬逼着孩子闯红灯现象,相信这些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形成规章制度并不重要只有自己最重要的畸形自恋吧。不知道当这些家长老无所依的时候是否还能意识到这是自己所造成的结果。
任何的行为习惯都是经由一件小事不断在生活中重复,而相同的处理方式也会使得这样的行为习惯不断的强化。精神分析流派一直以为是童年的经历的不断重复造就了现在的人生,美剧中在对连续杀人犯进行侧写的时候,都会发现杀人犯在小时候受到虐待或是不公平的待遇。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不知道我们哪句话哪个行为就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良言一句三冬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为自己负责,也放手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我们是否认同,我们都将背负这个结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与民间传说的因果报应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网上有一个让人无奈又真实的笑话:
孩子因成绩不好, 又被妈妈骂笨鸟。
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妈妈问:那第三种呢?
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在成人的世界里有许多的遗憾,特别是一些小时候的遗憾更让成人记忆犹新。就比如学习这件事,现在学习资源特别多,都不用有钱只要有时间,就能找到大量的学习资料来进行学习。而在以前学习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没有学习的资源,想要生活得更好就需要付出千百倍的辛劳才能创造现在的好生活。所以这几代的人对于学习这件事特别看重,虽然特别看重,有些人选择自己努力学习,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让孩子努力学习,以弥补自己未曾好好学习的遗憾。可是孩子哪会在乎这个,在他们眼中学习资源是如此的丰盛,未来的前景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所站角度不同所看待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某些家长和老师并不这么看,这就造成了分歧,也是出现意见偏差的原因。孩子看到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的富足以及不学习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的现实,所以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学习呢?相反那些愿意自己努力学习的言行一致的家长的孩子则会认识是学习才造就现在的美好生活,反而不用家长的督促而自愿去努力学习,这也表现了刚才提高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把选择权放给学生,毕竟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木偶操控他们一辈子。当然把选择权放手给孩子并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把所有的选择权都放给孩子,那样同样是不负责的表现。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都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事业,既要分清界限各负其责,也要循序渐进润物无声。
三、要面对,而非逃避
我们的防御机制有很多,但是大体来分的话有两种:一种是面对,一种是逃避。面对有面对的艰辛,逃避有逃避的好处。所以大多数的人为了避免麻烦都选择了逃避,认为一时爽就时时爽。但是生活并不是如此,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做下的行为早晚会负到应有的责任,网上还流行一句话“之所以感觉轻松,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而行”,是的,正是有人替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才有机会进行逃避,才能选择更加轻松的生活,但是有一天那个替我们负重的人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还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担负我们应有的责任吗?
面对问题无疑是麻烦的、痛苦的,但是相应的成长和收获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惊喜。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候如何选择。从小开始,从一件小事开始,让孩子慢慢的面对事情,毕竟在小时候孩子的行为和闯的祸都在可控范围内,而随着孩子的长大,闯祸的能力也是与日俱增。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选择,是让孩子在小时候就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愿意替孩子背负他应负担的责任直到他闯下弥天大祸?
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其实并不应该说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而是要展示自己行为所带来好处,同时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付出应付的责任。当然这些也要家长和教师在旁辅助,帮助孩子理清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很多时候,孩子是不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让孩子在小时候适当吃点小亏比长大了闯下祸要合适的多不是吗?长此以往,不用等孩子长大成人,孩子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在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下不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坦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