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物权意识中的安全感
通常当孩子出现一些我们所不能接纳或理解的行为时,我们总是急着去教育孩子什么是对错好坏,又或者下意识地否定孩子当时的状况,从而错过了一个深入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让某些真相石沉大海,成为孩子不被看见的委屈。
一为妈妈很苦恼,一个经常来家里玩儿的小伙伴要玩自己孩子的玩具,孩子什么都不让玩儿,本来没兴趣的玩具,小伙伴一拿,他就抢回来。往往想让孩子分享,结果总是很尴尬。一次妈妈沉住气没有说教,也没有说其他,而是在晚上洗澡时,跟孩子聊起这件事。孩子坦诚了她的担心,说小伙伴抢了她的玩具带回家。原来上次有个小伙伴看上了她的玩具,而奶奶出于客套,不顾孩子愿不愿意,硬是把玩具送给了小伙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权意识是其发展安全感很重要的部分,属于孩子的东西,如何处置、要不要分享,都要尊重孩子。当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并感觉安全时,就会自发的分享。
❤️【信任】最好的教育是信任和理解
A 情形:
儿子(四岁半):妈妈,我最喜欢超车了。
妈妈:超车?超车是很危险的,我们不能随便超车
儿子:不嘛,我就是喜欢超车
然后孩子开始脾气,妈妈觉得无法理解孩子。
B情景:
儿子:妈妈,我最喜欢超车了。
妈妈:哦,是吗?
儿子:我最喜欢在家里玩玩具超车和电视里的赛车
妈妈:嗯
父母总想教育孩子,运用外部力量来规范孩子,很多时候带着不信任和恐惧,不信任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恐惧孩子会变坏。所以,父母不停的说教,命令,威胁,甚至使用暴力,或者隐性操控。
当一个孩子被理解,被信任时,他就会知道怎样为自己负责任,产生自律行为。自律的产生,来自孩子的内在动力。
❤️【倾听】怎么做才是不评判呢?
当我们学会倾听孩子时,就可以避免评判孩子。倾听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同频回应。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最需要的就是被我们回应,我呼你应,便足以。
所谓倾听,只是把频道调到与孩子相同。不再是孩子说作业好难,父母却说,今天晚餐很好吃。所谓倾听,只是从原来的非回应状态,改变为回应状态。不再是孩子说数学作业好难,父母却说小学就说难,上高中怎么办?
倾听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内外一致真诚的呈现自己。然后才是语言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表达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比如,“有人拧你的脸,你很疼(事实),也很生气(感受)”。
父母如果无法倾听时,孩子未被表达的感受会衍生成情绪,而情绪其实就是隐藏于我们内在的能量。当我们生气时,愤怒的能量在释放;当我们哭泣时,悲伤的能量在释放;当我们开心时,喜悦的能量在流动;当我们害怕时,恐惧的能量也在流动。
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会通过抖动身体来释放恐惧的能量,比如兔子或小鹿遇危险逃跑。当确定安全后,它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抖动身体,将恐惧通过抖动释放出去。
但是人没有这个功能,或许是因为人可以通过表达释放出恐惧,遗憾的是,我们通常的反应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都是在告诉孩子害怕是不好的。于是,表达害怕的通道被堵上,恐惧在孩子的身体里储存了起来。
❤️【尊重】如何做到爱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主体人格,只有这样孩子才是他的主人,他才能做人本身具有的向上向善的事情。
理解和支持他想要做的事,还给孩子自由,自律的人一定也是一个自由的人。亮点确认原理确认好的行为,身体力行的影响,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建立习惯。
提升孩子的价值感,让孩子从我们父母眼中看到最好的自已。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关系问题,家长对结果无条件接纳,孩子放松下来了,就走出向内攻击的惯性,开始向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