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乱纷繁,也诉说着英雄的史诗,青史留名者个个都有其过人之处。其间佼佼者有三位:曹操、刘备、孙权,魏、蜀、吴的董事长,请他们来传授一下经验。
曹操:选贤纳士,唯才是举
如果三国人物合资组建一个公司,曹操会是最好的CEO。
企业决策层面,曹操不仅可以参与讨论,还是优秀的执行者;企业文化方面,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文化建设对曹操来说易如反掌,大不了带着员工做文青嘛;企业制度方面,曹操尚礼重法,没人会愿意以身试法,还是带着镣铐舞蹈吧。
曹操在人员任免方面,做得极为出色,他为魏国这家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等董事长一声令下,就可以上市。是什么维持了公司正常运转呢?员工。
能力是基础,曹操特定颁布了一条求贤令,核心内容是:唯才是举。对于企业来说,尸位素餐的领导纯属毒瘤,处在关键岗位却又胜任不了这个职务,跟“吃空饷”差不多了。曹操看得很清楚,就得招那种才干过人的,比如郭嘉、戏志才。
举贤不避亲,曹操着手创业时,不是一个人筚路蓝缕,还有宗族兄弟和他抱团:曹氏、夏侯氏。自家人有能力又有信任基础,曹操自然也不会客气,日后的分公司总裁大都是曹家人。越是自家人就越熟悉,推荐贤才这种事情就不劳外人了。
态度是根本,光有能力还不行,工作态度得端正,领导肯定不想看到混日子的员工。别看郭嘉隔三差五被人检举一次,但人家明白自己的职责呀,出谋划策每次都不会少了他。再看看曹操选拔的地区主管,田豫、梁习、张既等各个都是劳模,保境安民几十载的那种。
不必鞠躬尽瘁,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在曹操阵营可以看到,公司大管家荀彧、陈群,分公司总裁夏侯渊、曹仁,战略顾问荀攸、贾诩,销售代表张辽、于禁,地区主管郭淮、贾逵等,各司其职。
孙权: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如果曹操出任CEO,那就让孙权当总裁,理由如下:
平易近人,孙权是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动不动就拿人开涮,比如形容诸葛瑾长得像驴。孙权对自家亲信也是关怀备至,他还能提供抚养遗孤这种服务。有这么一位总裁不用担心公司无聊了,员工有心事也可以直接找他沟通,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开心开心。
审时度势,因为大哥孙策的突然死亡,孙权18岁就接手了家族企业。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亲戚虎视眈眈,当地市场也不安稳。孙权一边稳定军心,一边吸纳本土人才,这才保证了高层平稳过渡。
赤壁之战,曹操发话要饮马江东,吴国公司内部人心惶惶,但孙权知道只有自己不能认输,随即联合刘备,借着东风让曹操败兴而去。这就是审时度势,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赤壁之战后,对于魏国该联合还是联合,转手就能卖了蜀国。
屈身忍辱,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嘛,毕竟刚极易折,盈不可久。曹丕让魏国上市8年后,孙权的吴国才姗姗来迟。在前面这8年里孙权一直充当着魏国的狗腿子。正是这样的策略使得,吴国在夷陵之战没有面对魏、蜀两国夹击。能屈能伸的典型,一个是勾践,另一个就是有“勾践之奇”的孙权了。
审时度势,能帮助人把握前进的方向,也能助人顺势而为。流言蜚语只当清风过耳,宠辱不惊,才容易看清形势。魏蜀吴三家公司中,孙权建立的吴国可是最后一个被晋国兼并的。
刘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一家公司里,最适合刘备的角色是董事长。
与曹操、孙权不同,刘备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像一株顽强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曹操起事的时候有家族倾囊相助,孙权干脆就是个富二代,刘备却是真的白手起家,面对着地狱难度的开局,最终能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为什么说刘备适合当董事长?刘备仁德的名声,可以帮助公司积累口碑,省下一大笔推广资金。更重要的是刘备的心态,百折不挠。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也是连续创业失败者,刘备的心态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多少人连做自己喜爱之事的动力都没有?多少人因为一次创业失败就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还起了轻生的念头。但这种事在刘备身上完全看不到,24岁离家创业,48岁才有了自己的产业,55岁才第一次击败曹操,数十年颠沛流离的经历足以证明,刘备有颗坚韧无比的心。
饮冰三十载,难凉热血。自始至终,刘备都没有忘记当初许给自己的愿景:兴复汉室集团。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才好坚定地走下去,跟着心的指引一路前行,越过一个个原地彷徨的路人。有这样一位董事长在,整个公司不会缺乏斗志,也不会迷失方向,百折不挠终不为人下。
跟着曹操学用人,跟着孙权混职场,跟着刘备练恒心。知易行难,请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