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师的春节特辑,过个有意义的年,做个幸福的人。在公众号新浪微博有持续两周的活动,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我们都是幸福的人的后代
一项对43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的平均幸福感是6.33分(满分10分)。东亚稍低也在5.7到6.2左右,86%的国家,历年的调查平均值都高于5.0。即使是在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人群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是幸福的。心理学上叫做正向情感偏移。
大量研究表明幸福感很可能是进化带来的结果,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必备技能。
幸福的人有如下优势:
1.生理方面,幸福的人更健康,更长寿。
2.社会关系方面,幸福的人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家都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相处。
3.择偶中,性格比财富和美貌拥有更高的权重,性格好的人结婚的可能性更高,生育后代的机会也更多
4.职业方面,幸福的人创造力和效率都更高
所以,对于正向情感偏移最直接的解释是——幸福是一种基因优势,幸福的能力把我们从过去的非洲大草原带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偏幸福的那一类人的后代。
幸福不仅仅带我们来到现在,幸福会带我们去未来,幸福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幸福是可以修炼出来的
一个研究结果显示基因会决定50%,普遍认为很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地位,只占到了10%。积极心理学认为,真正能改变你40%幸福度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心态——因为心态不可测量,但是只要你有持续去做的行为,就会有幸福的感受。更长远来说,环境、收入和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行为改变。
所以只要你持续做一些行为练习,就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幸福公式
幸福=快乐+意义
快乐就是短期的、当下的一些令自我很愉悦的感受;而意义是长期的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价值感。
以快乐和意义作为两个要素人群可以分为四种
1.自我实现型。有意义也很快乐,这类人既关注未来的意义和价值,也关注当下的快乐和体验。
2.奔波忙碌型。追寻意义但是常常忘记当下的快乐,比如中国很多50 60后,他们为家庭付出了一切,但是对自己,却连贵一点的衣服都不舍得买,很少体验、为快乐真正投入什么,很少享受生命的快乐。再比如“工作狂”,这些人把达成目标或放松的心情理解为“幸福”,但是这些不算真正的幸福,因为这是和长期的负面情绪——压力、焦虑所共生的。一旦你觉得只有完成目标之后才能幸福,你就会不断地给自己挖更大的“下一个坑”,总是在短暂的快乐和长期的焦虑中间来回切换,不得安生。
3.享乐主义型。关注当下,却不太关注未来的意义,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倦怠和无意义感。生活完全没有挑战,不可能获得幸福。
4.虚无主义者。即不追求快乐也不追求意义,他们对未来没信心,对现在又无能为力,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戒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的生活里去。
幸福笔记
回想一下,上周你做过印象最深刻的关于幸福的5件事,给它们的意义感和快乐程度打分,看看单独的分数多少,总分多少,很快你就会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类型。坚持三件事+小确幸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记录
解决策略
1.忙碌奔波型:与自己约会。把自己当成人生中很重要的人。你不妨试试和自己约一个会: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贵宾,正儿八经的在日程表上面填上一个约会时间,推掉所有的工作和邀约,暂时忘记苦大仇深和宏伟的目标,用自己最享受的方式过上一段时间——可以是听听音乐、读读书,或做一些无用又有趣的事情,享受独处或者跟你喜欢的人待在一起...总之,就是要正确地浪费掉这段时间。
2.享乐主义:意义镀金术。不要从什么“发现梦想和激情”这种意义界难度最高的事开始。从小事开始,比如多做点善事,多帮助别人,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续的投入一小段时间。你可以尝试发现和利用一些自己的优势。如果暂时发现不了,那就学一些诸如读书写作、自我管理这种一定会有用的技能。
3.虚无主义者:动机检索。对于虚无主义者来说,可以选择“加快乐”或者“加意义”中任何一条路径作为启动。不妨尝试下做动机检索——比如问问自己,是什么在推动你都这个专栏,并且读到这一篇的?无论这个力量是好奇、成就感,还是对自己的期待,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努力下去。
幸福不是用来学的,是用来练的
三个幸福误区
一.把幸福当作人生目标。
追寻幸福的确会让人更加幸福,但是要选对姿势。
两种不同的方式
(正确)幸福优先策略:优先把可能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安排在生活中,关注点在“安排生活”,幸福是随之而来的概率事件。
(错误)幸福唯一策略:认为幸福是生活唯一和最高意义的目标,关注点在“幸福的感受”本身。
幸福优先策略建议你这么安排生活:优先把让你幸福的行为排在日常生活中,在重要决策上,比如转换工作、去哪里读书中适当考虑对幸福的影响,然后专注做好事情,幸福自然就会来的。9-1“小确幸”——每天早上设计一个让自己幸福的动作——用的就是幸福优先策略。
但是不要奢求慢慢的幸福,8分幸福就很好。剩下的给一点焦虑,给一点失望,给一点痛苦,给一点可能。
二.重复过去的幸福
我们的大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幸福的事情反复做,边际效应会迅速降低,幸福感就会锐减。
幸福鸡尾酒是个好策略。鸡尾酒用很多不同的饮料调配而成。幸福鸡尾酒就是指多学习几种不同的幸福方法,并且隔段时间给自己来一杯多元化的幸福,不断地带来新鲜感。
参考:Stefan Sagmeister TED演讲《休假的力量》
三.分析幸福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请一定记得这个结论:分析痛苦,品味幸福。遇到负面情绪,通过写作来分析是件好事。但遇见幸福的事,体验就好。“好事经不起琢磨”至少从心理层面是成立的——没事别总想“我怎么过得这么好,为什么呢?”“这段时间我怎么这么有运气,为什么呢?”——踏踏实实,心安理得的享受就好。
之前分析幸福的方法就和学习游泳一样,刚开始要分解动作,但是实战的时候,千万不要即时反应,别多想。
过年回家做好这8件事(参考)
过年回家主要是为了见这四类人——家人、亲戚、朋友、自己。拿纸十字四分,每个角色安排两件事情。
1.和家人做一次访谈。和家人安排一次单独的、长时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聊聊一年的思考和进步,听听他们现在的琐碎。
2.给家人服务一次。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觉得你真正长大了。
3.和亲戚们大聚会。血脉相连,交往却不多。不一定认识每个人,至少跟每个人拜个年。
4.帮助晚辈。认真的和一两个谈谈,好好帮助他们也是你的责任。退一步说,亲戚也是你父母的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他们,也为你自己的家人存下善意。
5.和老友相聚。
6.见不常见的朋友。有意识地去见一个你不常见的的朋友,了解下他的近况,他和你出发点一样,却进入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你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7.给自己一个回顾与计划。
8.给自己一个重回职场的准备。上班前一两天,可以安排自己做与职业相关的事,提醒自己的潜意识要准备回去工作了。
在所有的角色中面面俱到,是生活的智慧。而把每个角色都做到最好,则是生活的能力。
参考资料
《真实的幸福》《持续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的奠基之作。
《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著
Stefan Sagmeister TED演讲《休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