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媛阅读
《被讨厌的勇气》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来自书中的学习
咨询师怎样处理案主的各种症状和问题呢?
让其接纳现状,生出勇气,然后前进,获得改变。
什么是接纳?承认就是接纳,接纳自我是自我实现的第一步。
鼓励的含义。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
谈谈孤独。并不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才叫孤独,孤独是一种感觉。
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因为孤独是相对而言的。
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才会分离出孤独感。它只是一种感受。
追求优越性。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的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也可以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的区别。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正确利用自卑感:一,我们应该摒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二,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步。三,要更加幸福。
自卑感到负面作用:一,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二,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因为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
自卑感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消极,最终肯定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情结是极端的事,是自卑感的另一个侧面。自卑感可以成为促进努力和进步的契机。自卑情结则更有破坏力。
我的评论:自卑感过强,反常就是自卑情结了,这是一个逐渐增强的状态。负面应用:自卑感的人,大都养成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对自己和他人一概的否定,在他们眼里没有未来和希望,昨天失败,今天明天也是失败。严重的就是抑郁症。自卑感过强,久而久之可能变成自卑情结,抑郁症都是自卑情结。
外部因果律。将原来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为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优越情节。苦于强烈的自卑感,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又没有办法忍受自卑情结,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的密切联系夸耀不幸。
自卑的表现有权势张扬,骄傲自大,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弱势具有特权,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你无法体会我的心情”。
解释: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倒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我就可以变得比他人更有优势,更加特别。
很多人都会用这种态度来使自己变成特别的存在,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谈一谈健全的自卑感。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虽然都有自卑感,但他沉重的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有自卑感就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最坚强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独立工作等,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
健全的自卑感: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不可以陷入过剩的自卑感或优越感之中。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应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
一,积极的看待。
二,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当作“人”来看待,把孩子当做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真诚对待。
如何看待自我的价值和成长?
一,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二,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与他人的竞争会成为障碍。
三,把竞争对手当做伙伴有利于自我成长。
如果有人无端的责骂自己是否会生气和计较呢?
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
认清对方是在挑战权力之争。
对方责难、挑衅你,是想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我们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即使你压制住了争论,对方会进入复仇阶段,如进入复仇阶段,矛盾将不可调和,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挑衅时绝不可以上当。
如果当面受到人格攻击该怎么办?要一味的忍耐吗?
要对对方的不良行为,不做出任何的反应,不要责难对方,可以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进行交流。
如何正确认识发怒?可以进行沟通。不使用发怒交流不是不能发怒,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如何不落入人际关系的圈套之中?
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好像“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似的。
我是正确的,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对方是错误的,最终会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
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不用陷入权力斗争也不试图让对方屈服。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不是“失败”。
追求优越性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我想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追求优越感。)
人生的三大课题。
交友、工作和爱(包括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
人生各个阶段产生的人际关系统称为人生课题。一个个体才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你去关心有距离和深度。
什么是真爱?当人能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对方过的幸福,他就能够真诚的去祝福,这就是爱。
如果想要和谐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相反,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束缚是支配对方的表现。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不平衡不自然的状态。
如何面对各种关系?
不能够逃避,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最不可取的就是,这样“旧有”“已然”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什么是人生的重大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如何实现必须克服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
我们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敌人而不是伙伴呢?
是因为逃避人生课题陷入自卑感或优越感。与他人竞争才会看成敌人,若是想要自己和他人都幸福,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
就是自己要优越于他人与他人竞争。
你知道你为什么讨厌一个人,无法容忍他的缺点吗?
其实你就是看他不顺眼,先有了讨厌他这个目的。然后就会发现处处是讨厌他的理由。
找他人的缺点来当借口,与自己内在不和谐有很大的关系。
决定你的生存状态的究竟是什么呢?
与他人怎么说怎么干涉无关。与自己的行动和信念有很大的关系。是你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的。
你的人生由谁来主宰?
一定是你自己,如果让别人来主宰,那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那样就活成了别人。所以说自己人生在自己手中。
为什么非要讨厌某某人找别人的缺点呢?
逃避人生课题,逃避人际关系,捏找别人的缺点找借口。
我评论:这种人内心缺爱,没有阳光,很是阴暗,与自己不和谐。
问题 自己提问和思考
为什么讨厌自己?
本书解释原因如下:
因为你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所以你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
你是靠着自己捏造出来的症状和问题,才能让自己接受对自我或者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
因为你太害怕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你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者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保持满是缺点的自己对你来说是“有好处的”。
我的评论:按“目的论”来推,人的行为一定有目的的存在,讨厌自己一定没有什么好处,那么这目的有究竟是什么呢?
我觉得“我讨厌自己”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别人讨厌自己就是很正常的很合理的事情了。我无需再做任何改变和努力来与别人合作和达成一致。看我就是缺点多多,我就是个烦人精。不做改变,我本来如此。标签一贴,找一套借口。
讨厌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吗?
讨厌自己的人,是不想与人合作,也不愿与人交往的借口。
一旦出现了问题,自己的缺点不足的个性,就是挡箭牌。退回一个人的壳里。
但是我们又不能单独的生存,只要存在,就免不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和相处。
人为什么会自卑?为什么要低估轻视自己呢?
自卑的人消极负面,“执着的热爱”痛苦,杞人忧天,自寻烦恼。浸泡在自己制造的幻想的痛苦当中,让痛苦像毒品一样一次又一次的品尝,却也不放弃痛苦。活在这种自己制造的痛苦中,让自己感觉很安全,就仿佛泡在毒药水中一样,享受着痛苦。
讨厌自己,继而认为他人也确实如自己一般讨厌自己,继而为他人是讨厌自己不愿意与自己交往吗?
讨厌自己的人一定是先讨厌他人,因厌烦别人也说讨厌自己。
他们的成长中一定是先有了令人讨厌的家长,家长不知自己的低自尊,和令人生厌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既依赖父母,自己却也无法独立生存,但却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与欣赏,又没有其他外力支援的鼓励和引领,对父母的不满却又不能怪罪父母,如责怪父母就不能得到他们的保护和养育,继而只能攻击自己,然后去讨厌自己,这本质和原因是讨厌抚养人或者抚养方式。
久而久之形成了讨厌自己,不愿与他人相处的自卑胆怯的性格。这是根源,如果成年后自己不发觉,不反省,不自知,不改变,其一生都会活在负面和阴影之中。
现实中谁都有可爱之处和不足之处,我们没有必要讨厌自己、讨厌他人,正视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前进的动力,成人达己,坦荡、放松、平和的与众人活在世界中。
我评论:
大多数人对自己评价过低,如持悲观态度。太过固执,注重别人的看法,活在别人的怀疑当中。不能活的自然,这其实是没有形成对自己客观真实的认知和评价。没有建立起自尊,更谈不上自信。
对待儿童,应该给他们尊重和爱,让他们有尊严和自信。有精神的榜样和指引,让他们有精神成长的方向。可以是成年人的指导引领,可以是历史上的名人,书中的伟人。
人生来就具有自己的精神胚胎,让他们能够发育良好,正向的生长,我想他们是能够按照精神胚胎的指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家长是土壤,我们的爱与正向引导和鼓励是雨露是阳光。
我们一方面渴望着什么,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什么,所以会害怕改变,踌躇不前,因为我们没有勇气,不相信自己会幸福,不相信自己能得到。经常的自我否定,负面的心理暗示。也就是精神没有发育发展好。
一句话来总结:为什么讨厌自己,也觉得别人讨厌自己,胆小,没有勇气,找理由,一切就是自寻烦恼的结果。
咨询师如何处理案主症状和问题,注意哪些?
咨询师不为患者直接除病。而是要认同她,陪伴她,倾听她与她共情。而不需要去揭穿他的目的地,因为目的非常显而易见,他仅剩的一点点。靠掩饰和目的之下的微弱的自尊,关键是帮助其重建自尊和信任。
只有自身改变心态改变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其内心没有充盈爱和幸福。这与相比,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所以别人(咨询师)都不可以主动上手帮助他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替代他去做他的人生课题。
讨厌自己,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怎么办?
建议他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多去与人交往和相处,在与别人交往中发现他自己的可爱与受欢迎的地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无论他怎样的认为自己讨厌、不受人喜欢也没有关系,在经验中他会逐渐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我自己的优点优势和特长。这样才能真正的打破他为自己编织的谎言。
谈孤独
我们的生命体本身就是单独的。出生的一瞬间也是孤独的,孤独的来,也孤独地去。人生中许多课题也要孤独面对和完成。即便与人合作,但终究还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经过层层包裹,定是孤独的。因孤独,我们与他人相遇相知,相惺相惜。因孤独,我们才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处的美好。
只有自己独自一个人脱离社会离开关系,远离他人就会没有烦恼吗?
内心不平静不和谐的人,就算只有独自一个人也会烦恼。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状态之中,因为有他人才会有个体,我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这地球广阔世界当中的一份子,没有谁能独自生存在这个星球中。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感受爱美好的能力,自己能够创造、努力、贡献。帮助别人,成人达己,活得豁达、开朗、自在、喜悦。
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实现这个世界中的各种创造性。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助人助己,更是内心不受外力牵绊,没有烦恼。
小的时候我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没人说没人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现在我认为,我们的心一直都是自由的,它可以带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没有心达不到的地方。
宇宙万物都有吸引力,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各种相互的作用,没有绝对的自由和不受控,就算是各种控制吸引和作用,也是为了达到某种平衡而存在的。
自由是自我的超脱和奔向幸福的勇气。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自己的小行星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愉悦自己,更好的、更合适的词儿叫做“悦纳自己”。与人和谐。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一生为这个理想奔忙和努力,不愧自己的心。
总结有勇气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过的更幸福,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有的人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是他自己就是感觉不到幸福呢?
尽管他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却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别人真的会在乎你关注你吗?
有人认为别人会关注自己,如监视,挑剔,攻击其实是自我意识过剩的反应,把别人当成敌人,才会过分担心,才会这样想。只有自己才会在意自己。
为什么看到别人好,自己心生嫉妒,更无法真心祝福他人呢?
因为站在竞争者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的,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如何减少烦恼呢?
一,放弃竞争,自我成长,没有必要战胜他人。
二,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成为他人的伙伴,在别人陷入困难时,你愿意随时伸出援手。
四,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将对世界看法截然不同。
五,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就会大大减少。
谈谈教育中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孩子们通常的恶作剧,其目的是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如果恶作剧不止,大人很生气也不停下来。这样的目的就是“斗争”本身,是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我想,这些恶作剧不止的孩子们是很没有力量的、也找不到方向的可怜虫,他们没有受到大人的正确指引,没有自信。用这种恶作剧、不良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力量感。
遭受父母虐待的孩子用各种不良问题行为甚至自残,这样做的目的是报复父母。
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太过可怜了,他们是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才会用残害自己的方式去报复和提醒他们的父母亲,他们活得太卑微太痛苦了,他们的生命里没有光彩和温暖,有的只是向黑暗处的生长负面的力量,可悲、可叹、警示,警醒、警惕。
感悟
自己内心中的目的若改变,与他人为敌,这将很可怕,世界将与自己为敌。你的目的是善待这个世界,与人为善,这个世界也将善良温柔的拥抱你。就看你心中报有怎样的目的和动机。
我观察那些处理人际关系时如鱼得水的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很高很自信。对自我感觉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与他人相处时关系的质量。
对于外部因果律。
如果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因为害怕前进或者不想真正的努力,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愿意维持现状。
如果一切归因为外部,否定了人生的主观能动潜力和价值。一切元素都有主观加客观,内因加外因构成,绝不是单个某一方面在起决定的作用。
这是固定型思维,也是负面心理暗示在起作用,表面上希望成功,实际上则不然,找各种理由,外部归因,把自己主观主动可担负的责任推开了,这样就不用去努力了。让别人看到不是我不行,是外界某某原因促使我这样的。这就是自卑情结,是病态的,没有追求幸福和美好的勇气。
摘抄金句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当人能够感受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你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你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虽然人人都有自卑感,但它沉重的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