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刚刚出生的第一周,就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虽然他的眼神似乎还不能聚焦,可还是觉得他是朝着妈妈在微笑。内心像开花一样,弥漫着初为人母的幸福。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个比喻,佛陀生下来一手指天一首指地,天上地下为我独尊,其实不仅是佛陀,每个婴儿都是这么认为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新生儿的世界只有他自己。他的视力模糊,他看不清外部世界,也看不清妈妈。他本能地用小嘴去寻找乳头,只要饿了就会不停地寻找,一旦找到就拼命的吸吮。在新生儿的心里,乳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只要饿了就可以吃到饱。
而让人失望的是,正如你我在拧开水龙头放出水或者打开电灯时,不会去想自来水公司或电力公司一样,在这个阶段,小婴儿是不会去思考乳汁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在小婴儿的内心世界几乎就等于乳房,他的微笑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甚至不是对外界刺激的回应,更不是看见妈妈的愉悦感。
那小婴儿为什么还要笑呢?
本能的微笑会大大增加他获得养育的机率。和人类一样需要被养育的其他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小婴儿都会长得特别萌,这种萌就是增加自己生存的可能。萌萌的微笑就让毫无行为能力的小婴儿,更有可能感化他的养育者,继续照顾他们。
搞了半天,臭小子对我笑,跟我没毛关系,我还为了他噗噗的产奶。
不过时间线是在移动的。
随时宝宝的成长,他们的视力也越来越好,通过反复见到妈妈的脸,开始在大脑中建立神经元的联结。每次吃奶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和妈妈的脸慢慢联系在一起,出现这样的等式:微笑=愉悦=妈妈。妈妈或者也可以说是养育者,如果妈妈上班了,都是奶奶带宝宝,那这里的养育者就是奶奶。
怎么知道他开始认识妈妈了?
就是他看到陌生的面庞开始变得紧张,只有在看到妈妈的面庞才会放松下来。而婴儿开始可以识别出妈妈时,也意味着他开始知道妈妈是另外一个人,是的,你没看错,妈妈是另外一个人。婴儿早期是分不清他和妈妈的,他以为妈妈是他的一部分,只要饿了就能吃饱,妈妈=乳房=自己。通过辨识不同的脸,当他意识到妈妈是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才需要大量的学习,学习那些我们成年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生存技能。
本来想抒情的,一不小心写成了科普小品。推荐一本精神分析流派的育儿书《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部分理论参考此书。了解孩子性心理发展规律和依恋关系至关重要,这是我提到的育儿公理的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