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曹操当算是东汉时人,魏国是在他死后他儿子曹丕建立的。但整个魏国的基业是曹操奠定,因此讲三国史要从曹操开始讲。
魏武帝就是曹操,武是他的谥号。中国古代有一套谥法,帝王、卿大夫去世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与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从古一直沿用至清末,中间只有秦朝废除不用。谥法:“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曹操谥“武”是因他的赫赫武功,一统北方,即谥法中的克定祸乱。太祖则是庙号,庙号是庙中供奉时所称的号,王朝的开国皇帝通常称“太祖”。只有功绩显著的皇帝才有庙号。以太祖称呼曹操是避讳,臣民是不能直呼皇帝名讳的,起名也不能一样,书写时要改用同义字。如“惊蛰”原来叫“启蛰”,避汉景帝刘启讳,改称惊蛰,沿用至今。
曹操,字孟德。古人以字相称,表示尊重,即敌对亦如此。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他们姓了曹姓,他们原来姓夏侯。古代重视为人后之义,既已过继曹氏,便不再提原来姓氏。《三国志》说曹操是汉代开国功臣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的父亲既是养子,自然和曹参八竿子打不着。即曹腾也难说是曹参后代,此时距离汉代开国已有数百年,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不一定有个清晰的家谱谱系,何况是宦官的曹腾。大概就是要找个有名气的祖先,毕竟出身宦官世家是挺尴尬的。当时宦官势力很大,曹腾还封了个亭侯。曹嵩因着这个养父最后官至太尉。托干孙子曹操的福,曹腾后来被加封为高皇帝,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了。
曹操是个什么性格呢?三国志称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就是整日游荡,不务正业,还狡诈。曹操的叔父请曹操父亲好好管教他,曹操就设计了他叔父一回,假装中风,曹操叔父就去告诉曹操父亲,结果曹操父亲来了,见曹操行为如常,便问他怎么回事,曹操就说是叔父不喜欢自己,所以才如此这般,从此他父亲就不相信他叔父说的,他便更肆无忌惮了。
因此当时人并没有特别看好他,然而却有人看重他,这个人便是太尉桥玄。桥玄以刚正著称,他擅长品评人物,他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天下要大乱了,能安定天下的是你曹操啊。又对曹操说:你还没有名声,可以去结交许劭。许劭是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他每月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番品评,人称“月旦评”。当时还没有科举,要出来做官就要靠名声,因此许劭的月旦评可谓影响一时。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伯夷、叔齐得孔子而名益彰,曹操因许劭而知名当时。
二十岁的时候,曹操被当地政府推举为孝廉,开始踏入仕途。孝廉,就是孝子廉吏的合称,汉代皇帝经常下令地方长官推举孝子廉吏,后来演变成按片区定期定额推举,成为当时入仕的主要途径。曹操先是担任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再升任顿邱令,后来又拜议郎(掌顾问应对,秩比六百石)一职。初入仕途的曹操初生牛犊不畏虎,不避豪强,有回皇帝亲信的宦官的叔父犯禁夜行,曹操当即把他杀了,一时京师肃然。他又常上书言事,说奸邪满朝,善人壅塞,言辞激切。皇帝不能听用,朝政日乱,他知道不可匡正,便不再进言了。
汉灵帝末年的时候,黄巾军起兵。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奉命讨伐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的黄巾军。因军功升任济南相。济南有十多个县,当地地方官吏阿附权贵,贪赃腐败,曹操上奏罢免了其中八人,大小震怖,奸宄纷纷窜逃他郡,郡界肃然。又当时淫(意为多、过度,如淫雨)祀的现象很严重,汉初的宗室刘章因平定吕氏有功,他的封过为他立祠,青州(今属山东)诸郡转相仿效,而济南最盛,多达六百余祠。淫祀导致百姓贫困,历代官吏却没人敢去禁绝它,曹操到了济南任官,把祠屋统统毁坏,禁止官吏百姓祭祀,从此当地的淫祀遂绝。曹操这许些举动得罪了豪强,他担心给家人带来祸患,乞留京师宿卫,常常称病,后来干脆称病辞官回乡,朝廷征拜他为东郡太守也回绝了。
此时的曹操算得一热血青年,真心实意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