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辛白林》,发现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十日谈》,是第二天第九个故事。一对热那亚夫妻因为别人挑唆而彼此误解,最后在智慧妻子的努力下,误解消除,挑唆的人悲惨毙命的故事。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剧情更精巧。薄伽丘习惯快节奏讲述故事,莎翁则放慢了步调,同时他还给这对被打散的鸳鸯准备了信物,正是这信物最终被有心的坏人利用,导致情人反目。
此外,莎翁改变了故事的背景,将一对夫妻的恩怨放到了历史大背景下,商人变成了流亡贵族,还穿插了一系列宫廷政斗,以及罗马入侵,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
不过虽然莎士比亚努力想让男主人公普修默斯变得聪明起来,但在故事里,他仍然显得愚蠢,轻信。倒是仆人的角色被莎翁改的更立体,更有自己的主见。
莎士比亚似乎特别喜欢把鬼魂安排在剧情里,哈姆雷特听见父亲的召唤,麦克白看见班柯游荡的灵魂,普修默斯在睡梦中也看见了自己父母兄长的亡灵和天神朱庇特,而且还打乱了神界启示和现实的界限,让普修默斯醒来时发现天神预言的简牍。
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改编中体现了莎翁习惯包容和谅解的人生观,正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世仇的两家最终因为年轻一代的爱情而和解,在《辛白林》里,莎翁也安排普修默斯原谅了埃契摩,他说“宽恕你,是我对你唯一的报复”。
看多了莎士比亚,就会发现他其实非常擅长于从历史、传说或者古籍中寻找素材。
前几天看《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时,发现莎士比亚完全依照历史来还原情节,比如这一段描述:克里奥佩特拉斜卧在船上,全身充满女神的光芒,安东尼一见钟情,从此沦为埃及女王的裙下臣。还比如女王用蛇咬死自己的剧情,也完全与历史传说吻合。
但是莎士比亚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更细腻的情感和想象,我们完全可以看见和体会安东尼如何从一个伟大的将军变成一个可悲的只爱美人儿不爱江山的男子。莎士比亚其实隐约感觉到埃及女王并不爱安东尼,她的死,也不过是惧怕成为阶下囚被侮辱的命运。然而莎翁并没有明说,他按照历史的传说,仍然安排这两个传说的人合葬了。
所以,怎么说呢,世界一直不缺乏文学的素材,能不能写出好东西,取决于会不会从陈芝麻里翻出新鲜玩意儿。
还有啊,也许有些秘密你一直都隐约知道,但是真正自己揭开时,还是蛮有快感的,像是亲自、当场捉住了什么。反正当我发现这些痕迹时,感觉很得意,甚至恍惚看见莎士比亚微微尴尬而发红的脸。